心灵与文本的对话——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洪春桂
[导读] 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在阅读学习方面就面临新的挑战
        洪春桂
        海南省东方市第九小学  海南东方市 572600
        摘要: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在阅读学习方面就面临新的挑战。教师要准确教学的关键方向,采用有效的方法,既要让学生不畏惧新的挑战,又能够保证学生在阅读学习方面不会原地踏步,能够真正有所突破。本文首先描述了当前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紧接着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以期能够给予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心灵;文本;阅读教学;小学中高年级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无论是词汇量、阅读量,还是阅读技巧,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么这个时期的阅读教学就需要进一步拔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如果仅仅依靠进一步加强阅读量的积累、阅读技巧的学习来实现阅读水平的提升,往往是很难有明显的突破的。只有实现了“心灵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连接,才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文本的情感内涵的理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一、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存在功利化倾向
        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学生的课业相对于低年级更加繁忙,很多学生除了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学习,周末还参加了一些培训班。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更加注重阅读的应试技巧的教学,教学生如何提高成绩,教学模式也比较流程化。让学生学会了一些阅读套路,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从长远来说却遏制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二)没有实现个性化阅读
    一方面,阅读教学基于学生的兴趣来展开,不同的学生的兴趣存在差异,偏好的阅读内容也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虽然整体基础有所提升,但是也面临一个差距拉大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然而有些教学的过程中,却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阅读教学[1]。
(三)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会对学生不良的习惯提出一些建议,但是并不系统,同时很多时候也仅仅止步于建议,没有真正去对学生提出纠正不良习惯的方案,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这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即使知道了阅读方法和技巧,但是在实际阅读时却还是采用了低效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水平难以实现突破。
二、改进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观念,提升阅读素养
    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出发,认真反思当下教学在核心理念层面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明确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其次,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缺乏深入性,是因为自身的阅读素养不够。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阅读素养教小学生绰绰有余,不需要再加强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思想观念。长期不加强阅读,语感和阅读能力会有所退化,教师一定要在平时保持阅读的习惯,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2]。文本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只有自己多阅读,多总结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才能够真正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
(二)针对学生之间的水平和兴趣的差异,实现个性化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真正实现“心灵与文本的对话”,一定要开展个性化教学。一方面,如果教学内容的难度太高或者节奏太快,学生理解不了教学内容或者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那是无法让文本触及学生的心灵的。

另一方面,如果教学内容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学生只会被动的阅读文本,不会带入内心的情感去认真体会。
1.基于水平差异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并基于此通过往期成绩、随堂测试、课堂表现等方式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差异状况,并在教学中考虑到这种差异,将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无形的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提问过程中可以准备由易到难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就能够让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提问环节中来,从而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参与度[3]。
2.基于学生认知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调动学生的情感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基于学生的阅历来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索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共情能力,更好的用心灵去阅读。以课文《穷人》的阅读教学为例,课文中人物所处的年代和经历的事情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可能难以快速进入文中的情境,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引导,如问学生:“是否有过饿肚子或者冬天穿的很少的经历,感受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去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在此基础上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一定程度的共情,这样就能够在后续的阅读中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基于学生兴趣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师要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阅读拓展。不同的学生对于文本的题材和体裁的偏好不同,教师在进行课文文本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只有是学生感兴趣的类型的读物,学生才在课后多阅读,而只有多积累多感受,才能够实现阅读水平的提升。以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阅读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语句活泼,非常生动的描写了植物生长,有些学生对于这种描绘景物的题材的文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进行了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应这些学生的兴趣,向这些学生推荐一些描绘景物的散文集,如《瓦尔登湖》、《忆着烟村旧风景》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中描绘景物的片段,如巴金的《家》中就有一些描绘景物的片段,有些学生在阅读这些片段以后,可能就会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最终读完名著,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加强引导和监督,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于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知。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哪些错误的阅读习惯。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多年的阅读经历,都会有自己的阅读习惯,而一些学生之所以阅读效率低,往往与不良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观察、沟通交流等方式去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并教授学生改正的方法,要求学生制定改正的方案。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评价和监督,激励学生真正去落实不良习惯改正方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阅读教学存在功利化倾向、没有实现个性化阅读、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观念,提升阅读素养,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个性化阅读、加强引导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刘莉.在思辨中彰显语文课堂的理性光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7(01):94.
[2] 安秀玲.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J].新课程(上). 2019(02):249.
[3] 陈建建.让阅读有趣一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上). 2018(12):33.
作者简介:洪春桂,女,1973年7月,民族:汉族,籍贯:海南省文昌市人,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