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鉴椎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教师发展中心,514300,
摘要:相较于过往的高考制度来说,近几年推行的新高考政策,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致力于打破过往“唯分数论”的陈旧教育观念。在此背景下,高中实行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途径,帮助学生革新对自我的认知,探索自己的内在潜能。本文从高中生涯规划行教育区域推进的意义入手,随后从教师、学生、社会、学校等多个层面提出了高中生涯规划行教育区域推进的可行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区域;策略与实践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尽早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潜在的职业爱好,然后确定目标,自主地进行学习[1]。相较于传统“分数教育”理念,新高考教育的内核倾向于发掘学生内在的创新、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其在填报高校志愿时,能够依据自我兴趣为参考,自主选择专业并对其负责。当前在高中推行的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落实新高考的改革目标,培养一批以专业为导向、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选择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区域推行的现状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区域推行的现状主要可从学校、学生及家长、教师等三方面予以阐述:一是学校方面,学校组织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未有机融入到高中教育体系中,较为孤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模式要么是仿照大学教育的类似课程,要么是沿用高中传统学科的教育逻辑,侧重知识的普及,缺乏对学生自我认识的引导,停留在理论层面。二是在学生及家长方面,缺乏对生涯规划教育的理性认识,认为高中教育仍然应该“唯分数论”,教育机构的目标仍然是培养应试高手。三是在教师方面,担任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水平层次不齐,有些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对学生心理活动及性格特点的掌握,有些了解高中生的特性但不具备为其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区域推进的策略
(一)明确高中推行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使其与传统教育体系相结合
高中推行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一是为学生步入更好的大学门槛做准备,二是为满足社会不同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中阶段推行生涯规划教育既要注重学业的规划,也要注重职业的规划,打破旧有的文理分科制度,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初始理念。
浙江省在近些年制定出“3+3”的高考模式[2],即除了“语数外”3门必考的科目外,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特长在7门其他课程(技术、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中挑选3项同时进行高考。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是明确了高中推行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使其与传统教育体系相结合;7门学科中挑选3门进行最终测验,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有助于其认清自己的优势,直接与报考高校时的专业选择相对接;另一方面是有利于摒弃“以考执教”的功利教育思想,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二)通过扩宽见识和实践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在实施时,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本,量化不同阶段的教育定位,积极向社会和高校寻求帮助,如与当地龙头企业相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和亲自体验不同的岗位,使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加深自己的对不同职业及社会分工的认识;或与附近高校相联系,向学生普及不同专业的教育内容、未来职业规划方向等,使其提前了解大学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明确努力的方向。此外,高中教师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使其在了解学科特点、专业培育目标、社会职业需求的基础上,匹配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提早进行学业和职业方面的规划。
(二)注重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培养工作
教师是教育政策的推行者,也是教育政策的实践者[3],因此注重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培养工作,有利于转变学生及家长对生涯规划教育的偏见,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效率。一方面可从社会上挖掘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生涯规划教师,帮助学生直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自身的定位;另一方面校内要加强对年轻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的培养工作,不断与社会企业、当地优秀高校建立联系,通过资源共享、课程融合等方式,形成系统的师资培养体系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三、结语:
随高考改革浪潮的逐渐推进,高中教育中引入生涯规划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自我能力、爱好的认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也利于节约教育资源,使教育工作者为真心渴求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生传教。最终,使教育发挥其本来的作用,为求知者的兴趣和热爱而服务,使其成为自己期待、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在此之前,学校和社会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引导,转变他们“唯分数论”的陈旧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刘景超,雷文婷.综合高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势、困境及对策——以株洲市某学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6):16-18.
[2]龚兴英.普通高中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背景、问题与策略——以部分省(市、自治区)政策文件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32):23-26.
[3]王梦怡.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索——以衡阳市第八中学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