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期   作者:牛晓
[导读] 豫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要让豫剧得到长远的发展,
        牛晓
        (西平县宋集镇丁庄小学  河南驻马店  463900)
        摘要:豫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要让豫剧得到长远的发展,那就要在如何传承上去做文章、下功夫。所以实施豫剧进课堂是实实在在特别有必要的,本课题通过豫剧课的实践教学,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总结出豫剧课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懂得豫剧的演唱规律,为以后的豫剧课在音乐课堂中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豫剧;实践策略
        一、前言
        豫剧课堂是“戏曲进校园”活动中的核心环节,是促进豫剧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豫剧课堂仍然属于新生事物阶段,其发展也不过就几年而已,这也决定了在实施豫剧课堂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进行参考。因此,在进行豫剧课堂的教学工作前,我们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应对豫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
        二、豫剧进课堂的教学准备
        1、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既是对教学最终结果的一种预测,同时也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有了教学目标的指引,教学才能够顺着预定的轨道顺利地进行下去。但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学生的学习进度进展得并不顺利,很多学生因为音乐素养较低,无法领悟豫剧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只能扯着嗓子进行跟唱;同时,在如此高强度的豫剧技能训练下,也有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豫剧的兴趣。为此,笔者与各位教师积极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是本次教学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教师教学水平较高,但毕竟面对的教学群体是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学生的音乐基础、意志力以及兴趣的变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面对小学生群体进行豫剧课堂教学,制定长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并不适用。经过所有音乐老师们的商量,一致决定长期目标要制定,每周的短期目标更要详细,这样就有了具体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完成短期目标为准,逐渐达到长期目标的实施。
        2、兴趣为主的教学原则
        开设豫剧课堂的初衷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豫剧的兴趣,推动豫剧的普及和传承发展。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从而为豫剧的传承培养潜在的力量。豫剧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较为深奥,即便是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也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其中的内容。如果选择豫剧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回应,而教师却依然进行讲解,便很容易将教学置于“教学无果”的恶性循环之中。既然豫剧课堂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于豫剧的兴趣,而单一的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兴趣的培养,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内容单调而失去兴趣。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豫剧课堂的教学更应该选择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丰富课堂教学的作用,同时又能够起到启发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效。
        3、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令众多音乐教师困扰的问题。豫剧属于音乐范畴,而音乐则属于较为抽象的学科,很多豫剧演唱的方法需要依靠学习者自身来进行领悟。很多教师偏爱在备课时选择单一的教学内容。而单一的教学内容,优势在于讲课时能够将问题不断地进行深入,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但这样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小学豫剧课堂的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学过程要丰富多彩。而与传统教学的方法相对应的现代教学的方法,则是利用多媒体欣赏与现代科学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来进行豫剧教学。所以在豫剧教学上,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三、豫剧进课堂教学实践建议
        1、完善豫剧进课堂教育制度,落实支持政策
        当前环境下,“戏曲进校园”和“豫剧进课堂”活动已然成为了推广和传承豫剧的主要手段。在规章制度方面,自 2016 年河南省教育部颁布《通知》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内各中小学引进和贯彻“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轨迹。以洛阳市实验小学恒大分校所处的洛阳市为例。在《通知》颁布之初,洛阳市内各重点中小学率先引进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其次为市内的普通中小学。但对于城市边缘地区以及各县区学校则是偶有涉及。与此同时,“豫剧进课堂”是“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深化形式,很多学校也因为基本条件不允许从而无法开设豫剧课堂,只能够象征性地组织一、两次活动便草率收场。这也让“戏曲进校园”活动变成了形式主义,空耗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2、以市区为中心带动周边的豫剧教学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正所谓“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驻马店市更应该利用现在的优势及时转化为更大的盛世。以驻马店市周边为例,乡村、城镇的豫剧氛围与教学质量显然无法与市区相比。笔者也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豫剧活动能够走得更“远”,以市区为中心带动周边的豫剧教学。这样就能够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到专业的豫剧教学。笔者在毕业之后也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音乐教育、豫剧教育贡献出一份力量。
        3、扩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在“豫剧课堂”的教学方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注意到,豫剧教学毕竟专业性较强,即使教师讲得再生动,教学形式再有趣,学生也会因难度的加深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豫剧课堂若想长期发展就必须对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扩充。扩充教学内容也是豫剧课堂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从当前的豫剧课堂教学中,教唱豫剧歌曲与学习豫剧常识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豫剧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在校园内外开展并参加丰富的豫剧活动是缓解教学压力的最好办法,也使“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真正得以实现。
        四、豫剧进课堂未来展望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能够有力地促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而在河南省内广泛地推广豫剧艺术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豫剧艺术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其戏曲唱腔等艺术形式明显受到当今世界流行音乐以及网络文化等的强有力冲击,许多新生代的年轻人不喜欢戏曲。学校开展豫剧课堂有其特定的条件。首先,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有着专门的时间可以进行豫剧的学习,系统地学习能够让青少年加深对于豫剧的理解,这也是忙碌的成年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次,从审美的角度讲,成年人的审美已然成型,如非对豫剧有特别的爱好,想要转变成年人的审美观念使之喜爱豫剧并不现实。青少年时期是审美意识成型的关键时期,在河南中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和“豫剧进课堂”活动,可以从培养审美的角度为祖国的下一代建立豫剧的审美意识。待到这些青少年成年以后便可以从正确的审美角度对豫剧进行欣赏,其中的一部分人还可以成长为豫剧专门的表演人才。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继承并发展豫剧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姬艳玲.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豫剧进课堂[J].音乐天地,2009(06):23.
        [2]张晓华,刘赋成.豫剧音乐文化进课堂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评鉴,2018(06):116-117.
        [3]刘跃飞.“豫剧进课堂”在初中的教学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陈楚欣.豫剧进课堂的实践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9.
        课题信息: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豫剧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JYKT207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