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三中学 843018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一年级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间短,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普遍较低。加上生活阅历浅,抽象思维弱等特征,给语文教学增加了诸多难度。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一年级 语文 课堂教学设计 探讨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任务,由于面对的群体是各个方面能力都比较弱的六七岁小学生,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譬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以及教学语言的运用等,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教学案例,就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生活中选择素材作为语文教学资源,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另外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比较低,知识面狭窄,加上使用的思维还是形象化思维,因此,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将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例如,在学习“一去二三里”相关内容时候,语文老师首先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认识数词以及量词并掌握数词和量词。在指导学生写“一、二、三、四”等数词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竖起一根手指,然后问学生是几,再指导学生书写“一”这个汉字。或者,语文老师可以问学生家中一共有多少口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并书写“三”、“四”、“五”等汉字。当学生书写完数词之后,语文老师再指导学生认识量词并书写量词,让学生知道,形容“路程”可以用“里”,形容“亭台”可以用“座”,形容“花”可以用“枝”等。
二、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學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论是拼音教学、阅读教学还是看图写话教学,语文老师都是直接将知识给学生灌输下去,让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还会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小学语文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来[2]。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适合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比如情境创设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实践活动教学法等。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下雪啦”有关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雪”是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也就不知道为什么各种各样的动物能够在雪地上作画。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笔者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下雪的视频以及各种雪景图片。在视频和图片的引导下,学生清楚认识了“雪”,也有效掌握了“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各种小动物从雪地上走过会留下一幅幅好看的图画。
三、小学一年级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应用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刚进入小学学习的学生对于很多事物都拥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小学生此点特征开展教学工作,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找到与教学工作的契合点,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为融洽,而且学生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之中主动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例如,当对《静夜思》进行讲解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互动让学生对该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有一定的了解,如教师可以提问:诗中所描写的景物都有哪些?让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进行回答,使其了解古诗中的内容,然后教师再不断进行引申,使学生理解该古诗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二)加强生生合作学习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是让师生间进行互动交流,还应当让生生间也能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研究和探讨解决相关问题,并完成在相关知识和内容上的学习,让学生针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问题要勇于提问,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加以解答,促使其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此同时,生生间的合作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当对《小壁虎借尾巴》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壁虎都跟哪些动物借尾巴,最后有没有借到尾巴?”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自身思维发展不健全,通过自学难以将该问题准确回答出来,此时就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能够得到准确答案。由此能够看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强化学生间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上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三)促进师生之间互动
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所构成,二者缺一不可,基于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应当发生巨大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核心,其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引,而学生才是课堂上最为重要的主体,这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平等。在此种教学模式中,不仅加强了其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意识,而且还让师生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在互动上也变得较为频繁,学生对教师在内心上也不会再产生恐惧感,也愿意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相关内容与知识的学习。例如,当对《乌鸦喝水》进行讲解时,利用互動式教学使教师在教学时加强了和学生的互动,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该篇课文所讲解的内容,而且还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疑问也可以及时提问,教师对其进行解答,如此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热情与积极性。
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学习语文是需要学习兴趣的引领的,教师所设计的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也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主,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发现,即使学生被兴趣吸引着学习,但学生的注意力仍然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需要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根据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及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强调花样多的教学方法,但也要不时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将对教师教学手段的好奇转变为对学习内容的好奇,促进学生注意力时间不断延长。
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通过实物、图片等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教师结合船只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教师:“同学们见过船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老师展示的这几个船只像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促进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七嘴八舌的讨论,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船只本身过渡到与船只相像的事物身上。此时,教师即可针对课文内容展开教学。在学生克服生字的障碍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稍有懈怠,教师可组织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朗读,同时观察同桌的朗读中是否有不准确的读音。再进行朗读时,还可以采取配乐朗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借助音乐和朗读的旋律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构画课文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是小学时期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基础性的阶段,小学语文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以及使用合理的教学语言等方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桂梅.以生为主,以读为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深度思考[J].考试周刊,2017,(29):89-90.
[2]王静.新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7(Z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