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刘姝心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刘姝心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学前教育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启蒙,为此,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好的学前教育,然学前教育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没有明确系统的教学体系等,对此,这些情况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对学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题与现状;策略研究
        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情况,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学前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各种兴趣爱好的培养、技能的学习掌握、品德的引导等内容,涉及范围之广泛,任务之艰巨还未被学前教育教师们真正意识到,只停留于表面的教学,为此,本文作者围绕“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现状”以及“学前教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两方面为出发点,浅谈学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一、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现状
        受社会需求以及与幼儿思维以及心理的影响,幼儿学前教育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家长与学校过度地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忽视品德教育等,本文作者仅就众多问题中的两点进行以下分析。
        (一)教学深度不够
        幼儿与成人不同,很难用语言将自己的需求进行准确表达,因此,许多涉及到儿童心理的方面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判断,进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如经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教师会一味地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授课,而且只停留于表面教学,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学生的心智水平,认为讲深层次的东西学生听不懂,导致幼儿时期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停滞不前,幼儿时期应该是学习能力、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较强的时期,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的东西将会贯彻他的一生,因此,只停留于表面的学前教育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实,幼儿比成人更能察觉人与人之间说话语气、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对其进行教学深度理解的引导。
        (二)缺乏思想教育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有更多的精力去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从而形成了一种各种技能从小开始学习的现状,孩子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提高,天性释放的时间不断压缩,直到学习成为其生活的全部,也正因这种情况,教师与家长总是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忽视孩子内心的想法,这是导致心理疾病的获得者越来越偏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的关键,幼儿时期的思想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思维的发展、道德水平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远比拥有更多知识的益处更多;同时,学生家长的教育各不相同,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育孩子思想道德修养时应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统一进行一样的思想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坏处大于它带来的好处。
        二、学前教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本文作者将学前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两点问题进行了以上分析,那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对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作出了简单的答复。
        (一)立足于孩子实际情况
        幼儿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其意愿是影响学前教育的关键,在不影响孩子天性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是中国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故因此学前教育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其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以笔者实践教学为例:笔者在教育学生汉语拼音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其进行身体与知识的共同训练,首先教授学生字母的读法,对字母的发音与模样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如:“o”的发音要将嘴巴嘟成一个“o”的形状,发出母鸡“喔喔”叫的声音,“a”的发音要把嘴巴张大发出很痛苦的“啊”像是很痛的声音,“e”则是一个蜷缩的大鹅,教授完成后,笔者将标着字母的垫子一一摆放在地上,随机说出一个字母,学生自行选择站到对应的字母垫子上,站对的小朋友则会记上一分,最后分最高的孩子会得到相应的奖赏,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孩子的参与心理,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保持学的好的与学的不好的孩子奖赏之间的差异性,在不打消其积极参与活动的前提下激发其竞争心理,笔者结合学生爱玩的心理进行了知识教授,既在保证学生好动爱玩的同时兼顾学生知识的教授。
        (二)加强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知识水平的培养
        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引导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到了教学质量的最低与最高底线,对此教师教学理念与知识水平的培养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经笔者实践观察,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而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还有些意识到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但方法并不适用,只是停留于表面的教学方式,与上者相比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程度,针对此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教学进行说明。笔者认为对科学知识的培养应从小抓起,不是浅显的告诉孩子“桃花落后会形成果实”“蜜蜂能够帮助花儿传播花粉”这种片面的知识,在相应的植物开花的季节,笔者会尽可能采集到相关植物的样本带到课堂,或者直接拿出学校的盆栽进行讲解,其实,在这一方面,笔者还是建议学前教育学校多向日本学习,在校园中栽种一些花卉、开拓一块耕地亦或种几棵树,拿到相应的植物样本后,笔者会利用多媒体与ppt对花的种类以及各部分进行介绍,笔者认为关于“雄蕊”与“雌蕊”这方面的讲解也不必有过多的避讳,而是应该严谨地告知孩子相关知识,而等到下一年又到了花儿开放的季节,笔者又会带领学生一齐复习我们曾经在每一个花开的时刻学习的相关知识。笔者认为加强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知识水平也是学前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三)启发式教学
        由于幼儿时期心理特征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帮助孩子全方面素质的发展,应该积极利用孩子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启发式教学是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其自身理解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为此,笔者将其运用到了实践教学之中,如:在幼儿的数学启蒙中,笔者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两块相同大小的蛋糕,其中一块被分为了5份,另一块被分成了10份,问这两块蛋糕哪个比较多?有的孩子被绕了进去,回答说是10份的比较多,笔者将其画了出来,为孩子们演示,但是并没有做解释,又问了孩子一遍,哪个蛋糕比较多,结果孩子被自己的答案逗得哈哈大笑,有的小朋友还未反应过来,其他的小朋友便为他解答,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孩子爱观察的特点,引导他们对所看到的事物进行观察,如笔者在向学生科普生物知识时,会将几种鱼类或者几片叶子的图片放到一起,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说出有什么不同,如:鲤鱼有胡须,草鱼一般没有胡须等,再将这些特点一一归类,让学生自己观察不同鱼类、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引导其作出判断。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判断、总结等,学前教育中孩子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对以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垫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教育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对其的要求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以上仅为作者本人对学前教育教学的浅显的认识与探讨。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学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希望广大教师同胞充分发挥自己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结合自身的创造力与实际情况,创造出符合社会发展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学措施,为推动学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孟梦.探析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6(12):120.
        [2]王静.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的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04):00072-00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