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茶文化融入蜡染艺术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罗维维 张天秀
[导读] 蜡染是运用蜡的防染原理制作而成的一门古老工艺美术,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与艺术表现力
        罗维维  张天秀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硕勋中学校

        摘要:蜡染是运用蜡的防染原理制作而成的一门古老工艺美术,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与艺术表现力。茶文化起源深远、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与宗教结缘。笔者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认为将茶文化融入蜡染工艺中,能够最大程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学生明晰蜡染的艺术特性与制作步骤的同时,领悟茶道的文明,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美学素养,培养民族自信心,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蜡染艺术、茶文化、教学实践
随着历史的演变与发展,蜡染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逐渐形成了支系众多又表现力充分的创作体系。在当今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蜡染艺术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等层面的能力,是弘扬传统文化之魂的主要途径。茶文化作为本地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与蜡染艺术在本质上有着某种契合,能够充实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素材库,为其日后的创作奠定学科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蜡染与茶文化的认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才能够更好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蜡染技术属于民间、民族美术的范畴,多出现在边缘山区的少数民族家庭;而茶文化的采茶、制茶更是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充足机会面对面的接触并学习。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讲授蜡染与茶文化的融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意趣的教学情境,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为顺利。同时,创设优秀的教学情境,能够直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量,使学生在放松的学习环境中,迸发更多的创新灵感,并以此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与学习自信心。
例如笔者在教学时,便播放纪录片《中国服装之秀》,引领学生欣赏蜡染在民族服饰与日用品中的应用,领悟蜡染艺术的基本艺术特征与语言,了解其背后的人文历史意蕴。在这种生动的环境中,学生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避免出现走思与学习兴趣不振等现象,使教师的教学更加高效与顺利。
        二、善用现代教学设备,分析蜡染艺术的形式法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上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宝藏,对教学设备的开发也愈发先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在资源上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多维化、全方位教学的推进。

例如在讲授蜡染艺术的图案纹样形式法则、蜡染技艺的创作过程等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时,需要精心准备影音资料,来为文字性的知识进行注解,使学生能够直观清晰地理解各项专有名词的具体含义与做法,继而真正消化知识。而对于蜡染纹样的一些图形特征则可以运用触控白板,直接在图片上进行画取,帮助学生归纳图案类型与寓意,继而从一些不常切入的角度将采茶场景、茶花等元素融入其中。
例如笔者在教学时便为学生播放《中国工艺美术——蜡染篇》的纪录片,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蜡染从头到尾的制作过程与制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民间美术的距离感,解决了可能潜在的学科知识难点,为融合创作奠定意识基础。同时,分析图案的形式法则亦是对图案创作过程的一次梳理,让学生了解到创作一个优秀的图案纹样需要做到什么要求、需要具备什么特征,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目标去创作,继而提高作品的艺术欣赏性。
        三、组织创意美术活动,创作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作品
蜡染包括制靛、制蜡、轧布、绘蜡、侵染、风干六个步骤,其中绘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绘图基础与技法。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图像处理能力,增强对点、线、面的组织意识,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美学素养与实践技法。而其他步骤则可能受限于教学场地与资源的匮乏,而无法有规模地展开,因此笔者在组织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将绘蜡作为重点。具体来说,绘蜡工具丰富多样,蜡刀、竹条竹签、鸡鹅毛管笔、毛笔、镂空纸型版均可以进行创作。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让学生依据各项工具的不同创作特性与效果,结合自身要创作的茶文化主题进行选择。
例如笔者在教学时,便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茶在现代饮品标志中的应用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元素联想;接着让每个小组确定选择的元素,并投入到绘蜡创作的呈现中。笔者在学生创作时,一直不断下去巡视,告诉学生要将茶元素与饮品青春活泼的调性相融合,尽可能创作出简约明晰又富有创意的图案纹样。最后在结尾处进行欣赏评述环节,对有亮点的创意进行表扬,对略显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争取在下节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四、总结
蜡染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颗明珠,凝聚着先民的审美趣味与情感体悟。千百年间蜡染艺术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足可见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价值。初中学生正值审美心理建设的发展阶段,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建立高尚的艺术审美观,因此蜡染与茶文化的融合便成为一个直接且有效的途径。通过这种融合式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美术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求知欲望,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段建华.民间染织[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鲍小龙.手工印染[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谭芳.仪式观视角下的茶文化传播[J].华中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