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综合实践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下   作者:王海林
[导读]

王海林   九江市湖口县大垅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2-081-01

        我们常跟学生说,“数学源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是这句话对不少同学来说就像一句空话,特别是对于现在缺乏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要想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学数学的意义,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趣味的方向转变,在教学中就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它更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运用于生活的重要途径。
        针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这节练习课,我融合了教材和生活,并借助学校实践基地的“数学演算台”和“问渠亭”造型(外圆,内接八边形),设计了一节综合实践课,和学生共同探究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给圆形演算台安装护栏,需要多长的铝合金材料?
        2、给圆形演算台上面涂刷油漆,涂刷的面积有多大?
        3、演算台上演示分针(时针)转动,转动一周,针尖走过的路程如何计算?扫过的面积如何计算?
        4、在问渠亭周围按照相等的距离摆放盆栽,尝试计算亭子的直径和半径。
        5、探究“牛吃草”、“自动喷灌”的面积如何计算,延伸思考半圆、四分之一圆、四分之三圆的情况。
        6、独轮车的车轮转动一圈所走的距离有多长。走完一段50米的路,车轮大约要转多少圈?
        基于这节带有练习性质的实践课,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与经历,就数学综合实践课,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课怎样才能体现“综合”?
        我认为,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指把数学和其它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当然,不同的学段自然有着不同的“综合”方法,但也不排除一些共性。


我觉得在备课时,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除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外,还应注重分析活动的出发点,考虑到数学活动以应用什么数学知识为依据,保持其应有的“数学”味,在全面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再确定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设计这节练习课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多方面多角度去预设学生的问题,尽可能地发散思维,但又能聚拢于一点。
        2、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达成一节实践课的目标可能比较容易,但是难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真正学到知识了,是否只是简单的把公式代入情境去计算即可。所以,在实践中,我们都应该比常规课上更要懂得把握自己的角色,牢牢抓住教学原则,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1)、趣味性,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乐趣;(2)、自主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出发地探究问题;(3)、真实性,让学生明确任何数据、想法、算理都要事实证明;(4)、合作性,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商讨;(5)、发展性,力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6)、创新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方法,只要能合理佐证。当我们共同完成探索任务后,学生们在发表“我的收获”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觉得实践课好玩多了,我记得更牢固了”,我想,这种经历才是她最大的收获吧!
        3、综合实践课能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首先是动手操作能力。在我的这节练习课上,我几乎完全动手,学生想要获得一些数据,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测量。这时的学生不再是看戏的群众,而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
        其次是交流表达能力。数学的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和自己的认知对比后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数学活动不是独角戏,必须要靠急人的合作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交流的最佳时期。
        第三,我觉得还有创新创造能力。本节课上,当学生看到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多数学生想到的只是测量半径或者直径,但是有个别学生提出:不能用卷尺直接绕演算台一周测量吗?这就是一个建立在书本知识上却又跳出教材的创新答案。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最后是观察思考能力。活动中,不管学生的想法正确与否,我都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验证自己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观察,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观察能力也就这样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比如在探索车轮问题时,他们不知道怎样确定车轮的起点和终点,通过观察、思考,他们很快就想到了可以借助轮胎上的气嘴。
        实践证明,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都来自我们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而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优良品质的形成,需要开放性的综合实践课。所以,我想,我们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典型事例,传递思考方法,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同时,我们更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更灵活、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通过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