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探究 赵哲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赵哲
[导读]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数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数字的感悟,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基础,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为学生后期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赵哲    山东省济南市兴隆小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数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数字的感悟,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基础,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为学生后期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75-01

        新课标之中明确指出,数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能力,并将数感放置到核心概念之中。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学习基础,培养学生数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生活中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等,体会数字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并学会用数字进行表达和交流,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数学是人们认识社会以及自然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各种考试,也是为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数感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各种数学,掌握运用数学来观察、理解生活中事物的方法以及规律。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进行自主的分析以及研究,解决每一问题需要用到多种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来进行解答。通过数感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将其与数学规律进行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构建与具体事物相关的数学模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表达具体情境中出现的数量关系。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其根本在于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的核心便是抽象,对数抽象认识可以看做最为基础的数学能力。从学习的本质进行分析,数感与数的抽象和数学的应用是相互联系的,随着学生数感的提升,其可以运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分析、推理,进而在遇到问题时更好地找到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使得学生意识到数感能力的重要性。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2.1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数感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受教育的主体。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有效地展开师生互动,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良好的数感。以《认识钟表》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地确的认识数感。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的各个部件,并讲解不同指针之间的联系。


之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来认识整点、半点来进行钟表的转动,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反应能力以及数感能力。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2结合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本身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而其最终也会应用到人们生活之中。从某种角度进行分析,数学学科可以看作自然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定量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数感时,需要基于数字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选择与生活相关的素材,并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较为有限,其对抽象概念内容的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来实现,而实际生活中则涵盖了许多生动、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素材。在培养学生数感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易于参与以及主动探索的生活情境,使得学生从单一的教材文本中走出来,在熟悉的场景中展开知识探索。以“购物”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文具、课外书等物品带入到课堂之中,充当一个个的小商品,以将课堂设计成一个“超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购物中。之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并让其充当售货员、顾客等角色,以在真实的购物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的价值和作用,掌握不同的货币换算问题。通过直观化的生活情境构建,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数学概念等抽象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良好的数感。
        2.3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以满足学生的根本需求,进而实现高效教学。在诸多新式教学法中合作学习与探究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数字进行综合性的阐述以及表达,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数感,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以“克、千克、吨”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合作学习情境,在课前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1克盐、1千克橘子、一吨建筑材料等图片,让学生对不同的重量单位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之后,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秤让学生对不同的砝码进行称重测量,并记录各种数据,以便后期对不同的重量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出现一些错误的重量单位表示方式,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交流,以加深学生对重量单位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数感的形成以及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拥有一个良好的数感,其不仅能够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字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还能够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数字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意识到数感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几次课堂练习就能够实现的,其需要不断地积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核心素养内容优化课堂设计,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感悟数学知识,进而逐渐强化学生数学数感,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耀华.初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98-99.
[2]庄燕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读写算, 2020(36):193-194.
[3]王海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J].第二课堂(D), 2020(1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