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潘崇标
[导读]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以及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的现象依旧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其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便可将“主动参与”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中,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法提高教学成效。基于此,对“主动参与”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

潘崇标    广西省南宁市马山县永州镇中心小学俊龙教学点  530607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以及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的现象依旧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其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便可将“主动参与”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中,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法提高教学成效。基于此,对“主动参与”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动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54-01

        引言
        学生在小学中主要接触的课程有三大类:数学、英语、语文,而相对于英语和语文,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更倾向于将公式和例题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公式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可行性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标也倡导教师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主动参与”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特点
        从“主动参与”模式的本质上来看,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其年龄已经有所增长,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尊重并彰显出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及作用,并根据其身心特点及学习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才能够充分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以此为基础再拓宽小学生的学习渠道,适当地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并对各类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才能使“主动参与”模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二、“主动参与”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拉近师生感情,与学生做朋友
        教师放低身段选择和学生交朋友,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感情,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感情基础上,教学才能更有成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受这种心理暗示的影响,许多胆小或者内向的学生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愿意询问教师,怕教师责骂。这种负面心理极其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当学生在面对某一章某一节出现困难却又无法解决时,询问教师可以得到最精准的指导,而有一些学生出于怕教师的心理,往往不愿意去询问教师,导致自己的成绩下降。数学中大部分章节都是相互连接的,往往某一个章节听不懂,以后的章节也很难弄懂。


所以应当鼓励教师和学生做朋友,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勇敢地向教师开口求助。
        (二)帮助学生知识内化,激发参与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其所涉及的教学知识点相对于纷繁,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逐步地系统化,并且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始终对数学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在进行数学教学中,也要明确学习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可以始终独立自主的学习,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学习动力。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满足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成就,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兴趣。比如教师在开展教数学教学时,以人教版数学教学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教师需要考虑到如何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将小数加减法同分母、异分母加减法的异同进行比较,罗列形成一个系统的树状知识图,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所进行的系统教学,了解到这一系列教学内容有哪些观点、有哪些区别、可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点,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三)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
        处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不仅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注意力无法得到长时间的集中,这也是导致其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这一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其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特点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以此来激发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以“图形的变换”的学习为例,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还是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便可通过开展一些小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其注意力。具体而言,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如方格纸以及若干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等,参与到折叠以及移动的拼图游戏中,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践操作的过程,使其在多次平移以及旋转简答图形后能够得出正确的图形,然后再引出图形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的认知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通过参与式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学学习的目的,并且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数学,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高效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并且帮助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连志强.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有效对策[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1):79-80.
[2]周海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J].新课程(中),2019 (12):170.
[3]征秀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19(1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