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应用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罗俊
[导读] 纸张材料是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纸张材料的使用能够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其他趣味性美术教学工具相比,纸张材料取材简单、操作方便、危害性小,上手容易,更适合于小学阶段美术手工的教学。本论文主要对纸张材料在小学美术课中拓展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纸张材料拓展应用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的作用。希望通过本论文的阐述,拓宽小学美术教师纸张材料使用场景的视野,帮助更多的美术教师将纸张材料应用

罗俊   乐清市南华寄宿学校  325600
【摘要】纸张材料是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纸张材料的使用能够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其他趣味性美术教学工具相比,纸张材料取材简单、操作方便、危害性小,上手容易,更适合于小学阶段美术手工的教学。本论文主要对纸张材料在小学美术课中拓展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纸张材料拓展应用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的作用。希望通过本论文的阐述,拓宽小学美术教师纸张材料使用场景的视野,帮助更多的美术教师将纸张材料应用到更广泛的教学场景中。
【关键词】美术教学;纸张拓展应用;手工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20-02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就是小学阶段,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手工纸张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效果微乎其微,如何发挥纸张教学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的作用,拓展纸张教学应用是本论文着重讨论的问题。论文将从小学美术手工纸张特点、当前小学美术纸张教学问题以及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纸张拓展运用方法这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1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纸张材料特点
        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选取的纸张材料通常具有安全、环保、无毒、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以及色彩丰富等符合低年级学生使用的特点。此外,纸张易于弯曲、能够进行粘贴、插接等,是教师教学的理想材料。常用的纸张材料包括手工卡纸、蜡光剖面纸、褶皱纸、牛皮纸等,下面将对其中使用比较多的几种纸张材料进行重点介绍:牛皮纸通常作为外包装使用,其强度较高,颜色为黄褐色,牛皮纸根据印刷工艺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网印牛皮纸、胶印牛皮纸、凹印牛皮纸以及柔印牛皮纸等;锡箔纸硬度也比较高,其颜色通常为银白色,形状大多数为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锡箔纸的制作工序为:首先是“浇箔”和“一脚”,然后再进行“擂粉”、“褙纸”,最后进行砑纸;蜡光纸光泽度以及外观性能较好,质地柔软光滑,主要以木浆或草浆为制作材料,可根据需求对其染色处理;褶皱纸通常也用作装饰纸张材料或者是包装纸张材料,其表面具有质地柔软的褶皱,可以根据起皱工艺的不同将褶皱纸分为干法褶皱纸、湿法褶皱纸、半干法褶皱纸三种;瓦楞纸硬度同样较硬,形状和瓦楞相似,因此称为瓦楞纸,适用于立体器皿的制作,目前最普遍的瓦楞纸箱制作流程为瓦楞纸板-印刷分切开槽(印刷模切)-印刷、切角、开槽、修边、牙痕、冲孔-自动折叠胶结成箱,之后进行捆扎,就可以得到成品的瓦楞纸;卡片纸通常用于制作明信片,这是由于其质地坚挺;手工纸是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纸张材料,其包括绵纸、皮纸以及宣纸等多种纸张类型。
        2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手工课认知存在片面性
        美术手工课的主要作用就是教会学生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让其学会辨别各种不同的手工材料,利用这些手工材料和工具进行相应作品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动手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美术手工课的开设目的并没有深入了解,将手工课等同于劳动课,仅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激发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求知欲在小学阶段正处于最高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甚至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在学生今后的求学和工作生涯中将很难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传统的小学手工课堂上,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创作空间,仅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剪裁,这种毫不动脑、毫无创新性的模仿对学生成长毫无益处。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充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观念,比如并不是作品画的差就不是美,如果作品弘扬了正能量也是美的一种,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看待内在美的意识,而不是局限于外在形式。此外还应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不要一味地灌输自己的见解,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观念。
        2.2教学不具备启发性
        讲解、示范、制作是手工课教学的三个主要步骤。对小学美术手工课来说,讲解和示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目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教师为学生进行一次次的示范,让学生做出自己认为的优秀作品,这样反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创造能力。毫无疑问,这样没有启发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鼓励学生制作出的个性作品,总是以常规的作品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使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应该当注意在创设开放性、创新性课堂时,要对课堂自由程度进行整体把握。
        3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方法
        要想更好的运用纸材开展教学,就应了解各类纸张的特点,这样才能合理利用,提高纸材的使用价值。了解纸张的特点并不单纯只了解它的材质特点,还应了解它的使用方式,这样才能使纸张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纸张的教学主要包括折、曲、剪、撕、拼等。


其中折便是将纸进行折叠,比如千纸鹤、飞机、青蛙等都是通过折纸完成的;曲即在折的基础上将纸进行卷曲,制作更有难度的作品;剪、切、撕则是根据实际需要将纸分裂,通常剪和切的刀口比较整齐,而撕比较简单;拼则是在制作过程中将两种或多种纸通过拼接完成作品。
        3.1根据纸材的性能进行拓展运用
        不同纸材的性能也不同,也正因为纸材的这一特性,所以才被应用到不同领域的手工艺品制作中。纸张材料除了具有可塑性和透光性等物理性质外,还具有易燃性和可燃性等化学性质,以及装饰性等美学性质,这是大部分纸张材料所共有的特点,部分纸张材料可能仅仅具有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例如以锡箔纸、蜡光纸和海绵纸为代表的纸张材料就不具有透光性这一物理性质。而以手工纸、瓦楞纸和褶皱纸为代表的纸张材料的透光性是可变的,当纸张厚度增加时,其透光性将会变差。在夏日利用纸张材料进行美术手工课教学时,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纸张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尽量使用燃点较高的纸张材料确保学生的使用安全。立体工艺品制作应该重点关注纸张的物理性质,要选择弯曲度差、可塑性较低以及硬度较高的蜡光纸和锡箔纸。彩纸、褶皱纸、卡纸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在完成一个作品后将此类纸张合理的安插进去可以提高作品的美感度。比如,在教学《神奇的口袋》一课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利用彩纸、褶皱纸或者卡纸制作卡包、口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不但能够有对纸材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热情。                                          3.2根据纸张的形态进行拓展运用
        纸张的形态有以下三种:一是平面形态,其主要表现为作品的外部形态特征,例如作品的框架,平面浮雕、折纸、剪纸和拼贴画都表现的是纸张的平面形态,对应选择的纸张应该是质地柔软的卡纸、海绵纸和手工纸;二是立体形态,立体形态同样表现在作品的外面,但其更注重作品的外部立体框架,例如人物、房子和桌子都表现的是作品的立体形态,对应选择的纸张应该为硬度较高的蜡光纸、锡箔纸和瓦楞纸。这三种纸张中,最具价格优势的就是瓦楞纸,其稍微上色就可以制作出多种多样的手工艺制品;三是肌理形态,其主要表现作品的光影美感特征,肌理形态又可以分为视觉肌理形态和触觉机理形态两种,能够表现出作品肌理形态的纸张类型包括卡纸、瓦楞纸、蜡光纸和锡箔纸等。比如在教学《惠安小姑娘》一课时,教师就可让学生进行立体纸工制作,用一个卫生纸筒作为惠安女的主要体型,用瓦楞纸制作头巾和服饰等,用银色卡纸作为腰饰。
        3.3从教学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拓展思维
        3.3.1折纸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折纸的应用并不少见,利用同样的纸质可以折出不同的作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一张普通的纸变成一个物件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遵从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则,先从简单的直角折叠、对角折叠开始教学,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采取分层教学法,比如对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应一对一指导,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对于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便可以为其展示多种折叠方式,并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探讨,互相交流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学生如何折,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3.2剪纸的教学。
        剪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比如窗花、皮影等都是我国的精粹[7]。在开展剪纸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感受剪裁的魅力,爱上剪纸这门艺术。可以先让学生绘画,然后再进行剪裁,让学生学会对称轴知识,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学生学会剪裁之后,再引导他们在剪裁作品上加以创新,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审美观念。
        4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素养形成、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动手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小学时期各门科目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小学美术课程。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学科素养,提高教学能力,拓展纸张资源的应用场景,根据不同纸张的特点和用途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作品创作的欲望,指导学生完成更多富有创造性的纸张作品。此外,还可以将课程分解,以单元为核心,找到知识点的互联性,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也使纸材得以最大限度的拓展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必勇.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 (15).
[2]林琦.“纸”有意润无声课堂纸材别样红——浅谈纸材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7(12).
[3]丁丹凤.小学美术手工制作中折纸教学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0).
[4]高云.瓦楞纸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环保教育的实践[J].读写算:教师版,2016(22).
[5]郝娜.趣味剪纸创新无极限——浅谈美术课堂中的手工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