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杜煜
[导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应付考试的机械教育,而应该成为不断提升个人思想素质建设的必经途径和重要方式。本文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方式和角度来看待,目前教育体制中普遍存在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进行高效课堂

杜煜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214174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应付考试的机械教育,而应该成为不断提升个人思想素质建设的必经途径和重要方式。本文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方式和角度来看待,目前教育体制中普遍存在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进行高效课堂建设。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评价;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10-01

        引言:基于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与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需求,国家意识到全面发展、有效性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制订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个性需求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同时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方向。新课改的全方位实施,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无疑是个艰难的挑战,教师如何转变过往角色,学生如何从新课改中获益,高效课堂的搭建与巩固,都成为高中政治教学中将探讨的长期话题。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概述和看法
        发展性教学评价,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从产生之初就始终形成一种稳定的价值内涵,这是一种通过激励教师、学生两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教育质量提高,并且增强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的新潮教学评价形式。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在国内的教育体重中掀起了新的风潮,并直接推动和促进了后期新课改的形成,成为其主要思想内核。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可以有多种解读形式,从主体架构上来看,可以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永恒的教学主体来开展研究方向;将其看作多元化和进步性的评价则是以评价的方式角度不同作为出发点;从整体过程的角度,教学过程的每一环都成为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搭建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将学生和教师同时作为评价者,发挥其主要功能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来对评价者进行衡量、测评和激励来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并不仅仅是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包括引导分析、策略制定、合理规划、反思总结等步骤,是致力于全面发展评价者的评价方式。
        以上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读角度让发展性教学评价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独立于陈旧模式之外,开辟新的道路。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侧重点
        与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固有的线性、量性评价方式相比,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评价方式更加独特和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此更加客观、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和结果。
        1、教师评价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对于教师这个角色主体的评价长期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提倡给每位教师划分形成性评价。即通常在某段时间内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一次性、概括性的总结评价,并将其视为教师称职与否的标准。寄希望于用这种方式来评判教育工作的好坏,检测其作为教师的授课效果和教学水平,为学校人事部门提供教师的留任、评优、加薪、晋级等依据。这种方式在单一性评价教师功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教师的自我发展积极性,损坏教师职业观念,造成学术氛围浓重、成绩质量优秀,却缺乏长期可靠进步的教学环境。
        与此不同的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提倡标准多元化,评价多角度,着重考察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反对以教师的某次或者一次表现作为终结性评价,利用线与块的结合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的拟定。
        2、学生发展的持续性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要主体和接受者,自然是教学评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以教学结果为重,长期发展形成死记硬背、高智商低情商、思想观念与生活观念都严重偏离正常轨迹的学生。
        发展性教学评价则是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立足点出发,教师更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纵向学习发展和进步。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总目标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双向将教学过程和结果推向好的方向,在评价过程中,在促进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等方面改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定位。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模式。
        (三)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用价值
        发展性评价的优势是教师可以将评价活动合理的嵌入平时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评价—反思—评价的过程中,呈现周期的、螺旋上升式的提高。
        上升和发展性质的评价方式给教师提供了在教学方式上更多的可能性,也有利于学生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稳步提升。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中,第一单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成为检验和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方向。教师通过模拟传统事件、重走革命遗址、瞻仰革命先烈风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决心,不再是书本勾勾画画的死记硬背,而是嵌入脑海和灵魂深处的赤子之情,即培养了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构建和巩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原因和举措
        高中教育被视为众多阶段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抛开高考这种体制教育的方式之外,德育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政治课堂又是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政治教材和自我实践的综合应用,去培养和搭建一个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在青春期形成和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



        就此而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时事政治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全球视野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因此在长期的教学讨论和方案制定中,高中政治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成为重点,由此引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应用。
        (一)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基本现状
        在培养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都优质的五好青年的方针指导下,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却无法充分的体现这一政策,课堂僵化,师生角色固化,学生长期被填鸭式教育都成了阻碍学生综合发展的绊脚石。
        1、传统教学课堂下的刻板授课形式
        高中政治教材的特征是思想性和理论性,在这种特质的作用下,传统的课堂将教材内容进行分段、分点的讲解教学,导致学生将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课本内容进行分裂,理论内容与思想内核分离,知然而不知所以然正是传统课堂教育僵化、刻板的根源所在。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中的《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中,大多数传统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只要求或是只教学课程标准下的皮毛内容,大概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成立过程,刻板记录下成立时间和重大历史节点、时间、人物,以备考之需。当然以上的必要内容是需要铭记的,但重点是其原因和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当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乱和内忧外患的艰苦年代,如若连高中政治教育中都不加强思想教育,也无法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有志青年。
        2、师生之间泾渭分明,缺乏思想和情感交流
        尊师重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名句,但尊师不是将老师放在神圣不可侵犯,权威性的角度来看待整个教学过程。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让学生之间形成一上一下,一教一学的固化模式。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和教师都存在严重的缺陷,教师长期的认知下,所有学生都听懂了,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问题;而学生的只会听课,没有反问,缺乏自主能动性。
        乔姆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由此可看出教育反思是检验一名教师能力的关键,教师不能始终将自己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位置,不反思自我,不与学生进行坦诚有效的沟通,就无法形成高效的课堂建设。
        3、新课改思想外溢,教学与氛围交流本末倒置
        由于我国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学生的“主体”作用被不断提高,原则上这是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但却存在度的把握不准。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和主导行,大力实行开放式课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之间观点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不同,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找到正确的统一的观点,对于艰涩难懂的部分也自圆其说。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生活》中,讲到经济、货币与经济学理论方面,大多数的学生都无法靠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方式求解,这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尤为关键。
        将新课改思想过分发挥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违背了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相结合的一般教学规律。这种现状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缺失的一大原因。
        (二)如何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搭建和促进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改革
        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高中政治课堂高效发展中,可以发挥其及时反馈的功能,在每个阶段和时期内为教师提供可靠的反思教学依据;同时从学生角度而言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定位形成,水平参差的学生群体可以不同方式来学习和发展,形成统一步调,过程不同的学习模式。发展性教学评价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由此引发的系列措施的实行也必不可少。
        1、改变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僵化教学模式,“过程”与“结果”并重
        传统高中政治课堂的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将最后的考试、评测成绩作为学习的唯一标准,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的众多“教育悲剧”中凸显,由此实行发展性教学评价,将单边的“重结果”模式切换成双边的“过程与结果并重”模式。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让学生朗读背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思想内核的方式,通过情景模拟,故事重现等方式,让学生从事件中体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美好的中国梦等思想内容。学生需要形成的不是单薄的条条框框,而是整个思想政治觉悟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可和热爱,即政治认同。
        2、适度提升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减少师生间的“隔阂”
        发挥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始终是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中心,由此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弱化师生间的角色固定。例如教师在讲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的过程中,对于我国经济政策的内容,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经济政策内核,从而让学生自主设定各种经济场景,用经济政策来给予解决,这种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解决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探究的能力,即科学精神。
        三、结束语
        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的高效建设中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将这一评价模式纳入教学范畴,不仅是教学模式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更是单向知识填充教育到双向良性互动进步的发展。总之,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对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改革不是一段时间的任务,而是长期研究和探讨的话题,高效课堂的完全实现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岳晓峰. 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8.
[2]刘永年, 顾明亚. 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分析[J]. 试题与研究, 2018(8).
[3]马骐.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高中政治教学建设研究[J]. 教书育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