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技巧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朱琼思
[导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可我发现,现在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的现象比较普遍,让不少语文教师也深感棘手。


朱琼思     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  3256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可我发现,现在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的现象比较普遍,让不少语文教师也深感棘手。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水平;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27-02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与素质教育相适应,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近几年,我做了大胆尝试,获得了以下几点比较成功的经验,仅供同行参考。
        一、以生活为基础,阅读为依托,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就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学习园地,筹划班队活动,参加艺术节、科技节、群体竞赛及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让他们动口、动脑、动眼、动手和动腿。当学生在一起创造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学校生活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如《当小记者真不容易》、《难忘文化节》、《打预针风波》、《我成功了》、《同桌的他》等文章都写得很好,读者如同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一样。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他们内心世界激起波澜。老师教会学生及时捕捉灵感,那么写作的素材——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写作的兴趣也会随之逐渐浓厚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利用阅读教学中的解题,指导学生作文的审题,通过课文内容的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选材;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层次和详略处理,指导作文的剪裁和布局;通过分析课课文的层次联系,指导作文的衔接过渡;通过理解课文的中心句,指导作文的点题。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在阅读中不断学习写的知识,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提高。
        二、抓住瞬间念头,大胆展开想象
        日常生活中,上街、旅游、做家务、课外阅读等,常因为看到、听到、做到、想到而产生一些灵感,一瞬间闪念,如这里真美啊!这盏粉红色的灯真柔和、温馨、浪漫,这个故事真好听,这段话写的真好,这里的环境真好啊!这水真凉,这水真烫等等,在某种环境下产生某种感慨,这是正常的。把这种无意的感念引到有意的创作上来。凭借某一个词、句、段或某一个景物,某一种感受进行扩散思维,展开想象,逐渐形成句群、段落。例如:看到树会产生这里的树真多的闪念,多表现在: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粗的、细的……再想树叶形状有:长的、短的、宽的、窄的、圆的、扁的。再想其色彩,有深绿、浅绿,满目苍翠、绿油油、亮闪闪。再想到花、红的、紫的、白、黄的、五颜六色。再从果实上想:青色、黄色、紫色、棕色……大小、形状……展开想象,可写的就很多了。
        由某一灵感,某一词语,某一物件,展开联想扩散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奋起来,就会有话可写,既培养了写作兴趣,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创造性。
        三、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提高作文兴趣
        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赞科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脑海,借以丰富学生在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感情。


”因此,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
        此外,还可有意识地创造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我在班上组织了“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活动。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发,不吐不快。这不仅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
        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的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并且在学生脑中已形成要作文的强烈欲望。
        四、注重指导,运用多种训练方式
        作文教学的指导要得法,就如我们平时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要领很关键。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指导学生掌握如观察点,知道要按下下、左右、前后顺序写。许多学生对写人叙事文章难以把握中心,由于对写作中心不明,因而也就无从选材,无从处理详略。比如我在改《我敬佩的老师》这篇文章时,发现有个同学在通过具体事例反映老师的品质时写了这样两件事:一件是老师带病坚持上课,还有一件事是老师上课时语言幽默闹笑话,后来我就地班上宣读了这篇文章,问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怎样,如果让你改你怎样修改?同时还启发学生明确文章中心就是老师让你敬佩的原因。第一件事,集中表现老师热爱工作的品质,这样才是突出中心的好文章。
        作文的训练方式要灵活多样,要以学生的熟悉。事物为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指导学生自己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教师放出一个题目或几个题目供学生进行选材,但要切合学生实际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展开思路有内容可写。
        五、作文教学重视讲评与批改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次小小的成功能激发人奋进的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成功点。大到节、段、篇,小到字、词、句都要及时的加以肯定。如我在作文批改中经常用这样的一些话:“开头真精彩,很好!”,“这个词用在这真棒!”,这个比喻太贴切形象了,给这段话增色不少等。老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点滴成功会使学生激起喜悦的心情。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文批改中我常用的方法是双边批改。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或先让教师批改再由学生自己批改或互批,或者是由学生自批或互批再由老师进行检查性批阅。互相交流后,我再把交流中出现问题进行个别或集体评讲。这样做是大有好处的,每个人都要经历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用词选句是否贴切,语言是否鲜明生动等。对于一些写得较好的文章,我就把它张贴在学习园地内或者登在黑板上,以扩大读者对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竞争心理,而且对学生自己也是一种鞭策。
        总之,应试教育的屏弃,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升学的压力,增加了更多的课余时间,需要老师努力加经引导,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显得更加重要的,作文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激发“写作之乐”,教会学法应是准确有效并且丝毫不能放松且适应目前教育方面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提升小学生作文精准描述能力的策略[J].王爱凤.宁夏教育.2020(02)
[2]习作指导:让方法成为需要[J].徐丹.小学教学参考.2019(31)
[3]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J].汪潮.语文建设.2019(20)
[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J].施云芬.中国校外教育.2020 (14)
[5]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创新分析与研究[J].郭秀凤.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
[6]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黄俭.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6)
[7]分类寻章 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的研究[J].魏姗姗.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9)
[8]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程宝忠.中国新通信.201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