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张昆林
[导读]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升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将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给学生一个能够充分锻炼自身水平的物理学习平台。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张昆林    南充市实验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升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将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给学生一个能够充分锻炼自身水平的物理学习平台。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发散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大环境背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215-01

        经济在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模式也在随着社会发展发生变化,对学生教育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意识到了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社会发展发生冲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改变现代教育模式,制定符合现代社会的教学方式。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基本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物理现象的认识,都可以提高学生对待科学严谨的精神,并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一、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受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实验题目由教材而定,结论是已知的,方案制定则是固定套路,实验课成了学生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模仿的过程。如此实验课学生轻松,表面上课堂纪律较好,学生实验成功率高,但结果却制约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长期以往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提问,勇敢质疑。教师应因势利导通过新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提几个为什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获得知识。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争辩、各抒己见,敢于对书本知识提出疑问。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都应及时表扬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让学生愉快思考,大胆设想,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法,活跃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创新欲望
        1.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关键在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想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彻底抛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等传统观念。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学会用微笑、幽默性、鼓励的语言,亲近的行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及时传递对学生的信任、期望、赞许等信息。使师生间建立一种信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消除神秘感、恐惧感。


大胆表达观点,敢于和同学、老师争论。其次要变传统的灌输式的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讲得非常仔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反复强调,学生背得昏天暗地,可考试时实验还是丢分最多。
        2.科学作风的培养。实验本身是严谨的,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尊重事实,忠于数据,明白那种凑实验结果,弄虚作假的作风是不容许的,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错误,鼓励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
        三、合理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事实上,初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实验难度较低,其初衷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本身,而是通过简单的实验培养其兴趣、操作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还涉及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科学精神等等,对学生正确科学观、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的应用开展此方面教学,将班级学生科学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尽可能地保证各小组的独立性,避免小组间相互模仿,教师应做好行为与言语的引导工作,使小组成员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当然,在具体的实验实践过程中,应力求实验的各个环节、细节严谨、严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教师可围绕教材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获得答案。在课堂导入环节抛出这一系列问题,问题的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然后,鼓励各小组开展实验探究,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学生实验目标、实验设计、实验流程等多方面的细节,及时进行指导、规范。待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对本次实验作以细致、全面的总结。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找出不足点,并组织小组间相互交流,彼此相互指点、相互完善,获得更好的实验体验。当然,创新需要自主性,因此教师在总结环节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总结工作,自主反思、自主思考,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新课程主要从理论的层面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和教学思路,是教师应该主要参考的教学原则。在实际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氛围,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到实验当中。首先,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的主要渠道。其次,教师应该将更多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自主设计和制作一些小实验或小装置,使学生能在思考和设计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之,创新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培养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创新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究[J].名师在线,2021(06):79-80.
[2]高健冬.提高学困生初中物理学业水平的教学策略例谈[J].读写算,2021(06):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