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黄小梅
[导读]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中主导学生的学习,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通过老师的传授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效率低,没有学习的兴趣。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已经有许多老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研究,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并可以对问题进行解决,对其数学思维进行锻炼,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黄小梅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镇子初级中学  642364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中主导学生的学习,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通过老师的传授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效率低,没有学习的兴趣。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已经有许多老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研究,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并可以对问题进行解决,对其数学思维进行锻炼,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01-01

        引言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问题引导是推进教学环节开展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问题情境的创设置于主要地位,逐步顺应数学课堂改革的方向,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问题意识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教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还会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纯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这种方式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其已经没有办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了,也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了阻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激励制度和教学评价,很多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提问以后,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受到打击,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产生于数学实践
        学生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有的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实验,再仔细观察,根据适当变换角度抓住问题的特征。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些仿真实验,注意实验的设计不能只是作为教师来演示的一种工具,而是要能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动手操作的学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观察和发现!例如在学习圆垂径定理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先准备好几个圆,上课时再让学生任意的画好一条弦及与它垂直的直径。并沿所画直径折叠后让学生观察弦、弧的关系。若改变弦、弧、直径取等的顺序,引导发问学生会有什么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数学实践中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会对这一定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相对于没有动手操作过的学生理解更为深刻。



        (二)使用问题串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内容对问题串合理地进行应用,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深入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理解该问题,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强化,使学生具有抽象思维。例如,老师在讲解《余角和补角》这一课程时,可以对度量、角的测量方法、余角的大小、互补的角等知识点,使用问题串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提问:“如果∠1和∠2是互余,∠3和∠4是互余,而且∠1=∠3,那么∠2与∠4是什么关系呢?请进行具体的论述……”并且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对他们进行引导,对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思考和理解,学习余角和补角的知识,并进行掌握,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让学生将数学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打台球的时候,击打白球时选择合适的角度,可以让白球在经历两次反弹后,对黑球进行撞击,并且进入袋中,已知∠1=∠2,∠3=∠4,∠2+∠3=90°,∠4+∠5=90°,如果台球桌边缘和洞口与黑球的连线夹角为∠5=40°,请问∠1是多少度的时候,黑球才可以入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让学生使用数学思维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掌握问题解决的办法。
        (三)趣味性问题,调动思考欲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若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环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毫无意义。所以,教师增添趣味性元素,以故事性、游戏化数学问题,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兴趣简化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合理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产生“怎么会这样呢?”、“这是为什么呢?”等想法,推动学生具有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动力,调动学生的智力和潜力。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讲解中,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阐述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某天笛卡尔正在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发现身边一只苍蝇被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能够准确、迅速地知道其位置,将其捉住,他恍然大悟,发现可以借助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创建了直角坐标系。以趣味性的数学知识背景,调动学生的兴致,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直角坐标系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另外,教师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落实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需要数学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展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提问,并引导他们自主地进行探究,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推动他们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杰.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9(85):102 -103.
[2]耿立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求知导刊,2019(41): 91-92.
[3]张祎.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问题情境的创设[J].家庭生活指南,2019 (10):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