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朱秀珍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朱秀珍
[导读] 数学分层教学素养的内涵数学素养概念较早是由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提出,李星云基于PISA2012提出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出了数学学习应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的要求,其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还要特别强调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2]。数学核心素养是在

朱秀珍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黄花中心完小  332700
【摘要】数学分层教学素养的内涵数学素养概念较早是由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提出,李星云基于PISA2012提出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出了数学学习应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的要求,其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还要特别强调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2]。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折射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想,更多地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数学素养”就是要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发现和处理数学现象;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必须考虑到三大问题:该学科的本质是什么?该学科的素养是什么?该学科如何进行实践?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背景,对三大问题之一的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浅谈。
【关键词】预习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25-01

        一、教学素养理念下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2.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3.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情境的层次性,能让学生学有所得的。为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和方法、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我们乡村小学的学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会更大。为此分层教学不仅作业要分层,重要的是要将分层模式的教学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而我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分层为四步走:
        二、课前预习分层
        每学一节新课,我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作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自学后,试着向课外发展,而后等生仅要求他们能抓好基础。例如。教授《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课前让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分组验证: (1)第一组:画一画 学生分组画:一组学生画一个任意的锐角三角形、二组学生画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三组学生学生画一个任意的钝角三角形,之后用量角器量得的该三角形的内角和.(2)第二组:拼一拼 要求学生把先把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把它们拼在一块,看有什么发现. 之后,再把另外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并把它们分别拼在一块。 (3)第三组:折一折 ①先统一用准备好的学具“直角三角形”来折。 教师巡看学生操作,及时提示:A先确定好斜边为底边;B确定两条直角边的中点并以这条中点线为准折向底边;C最后把两个锐角分别折向底边;汇报:发现三个角折向一块后,变成(几乎变成)一个平角。 ②要求学生再按刚才的办法,试着折一折,教学中前,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所以说,放心让学生课前预习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三、课堂教学分层
        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三维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


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识记”““运用”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2、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适合什么样的教法,找到差别,才能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3、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的原则。三维目标中分别有深浅之分,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譬如计算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
        四、课外辅导分层
        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要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结合例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度 、东偏北50度 、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五、作业设计分层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发展得到遏制。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作业,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深化。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能够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做出合理的调整,及时查漏补缺。在为学生布置化学作业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具有梯度的习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根据学生所处的层次,教师要要求他们必须完成适合自己层次的作业,教师要做好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结语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需要落实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数学素养基于人的培养目标和数学本身的特征相结合,教师拥有怎样的数学观决定了教师培养出的学生拥有怎样的数学素养,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巨大挑战。我们需要反思传统教学策略,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基于PISA2012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5):72-78.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3]钟启泉.学科教学的发展及其课题:把握“学科素养”的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