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徐永红
[导读]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逐渐向世界传播,世界各地的文化也不断涌人中国。多元文化主义带来了许多价值,但也有其弊端
        徐永红
        滨州市沾化区富国实验学校  山东省滨州市  256800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逐渐向世界传播,世界各地的文化也不断涌人中国。多元文化主义带来了许多价值,但也有其弊端。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忽视和对外国节日的热情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新一代的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来继承我们精彩的传统文化。小学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来促进学生性格和素质的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非常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本就是历代不断发展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而经典诵读则是围绕着传统文化而展开的一系列学习活动,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价值与可行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夯实小学生文化基础,教师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期间,一定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注重内容、价值以及形式等多方面的内化,有层次、合理地展开经典诵读活动,这样才能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诵读习惯的同时,发展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1 通过古诗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当中虽然有不少关于中国传统的古诗文,比如 《江南》 《咏柳》 《长歌行》等,但是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对知识的讲解,缺乏对传统文化所蕴含价值的深入挖掘。因此学生很少会对这些传统文化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反而还会因为一味强化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而对古诗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它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内容丰富,意蕴含蓄绵长。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使其自觉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承担起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任。
2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以诵读方式提升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培养
        童谣、谚语、古代语录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脱颖而出,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阅读需要一点技巧来表达语言的美,因此老师必须在阅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例如,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数九歌》的阅读教学为例,《数九歌》是中国民间的节气术语诗,诗的内容相对简单,但在课堂上阅读或补充照片和录像材料不足以渗透传统节气文化。在学生习惯了《数九歌》或能够背诵之后,在课堂结束时,以复活节彩蛋的形式展示了混合版本的数九歌,学生突然间兴趣很高,此时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正好在反复强化背诵乘法口诀,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体会到学科融合的乐趣。
        2.2 拓展延伸组织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传统文化要想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同时将将传承国学经典、践行《弟子规》贯穿于日常教学与生活之中,这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文化在经典诵读中的有效渗透,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与思想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在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组织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真正让学生将其中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行为举止规范牢记于心,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各个班级还积极组织了形式多样化的“感恩”体验活动,例如,我校在养成教育期间就积极组织了“一日爱心班长”、“揖身圆、拜恭敬”等活动,通过这一形式来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换位体谅,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学生构建出浓郁“儒雅”的诵读氛围,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经典诵读效果,还能有效发挥出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养成教育效果。

例如,《庄子》中的《骈拇》就有提到“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具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2.3 以汉字为教学基础进行传统文化培育
        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包含着众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小学阶段是学习汉字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对于汉字文化兴趣的关键阶段。例如,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汉字识字教学一“日”字,首先,教师图画引人,在多媒体播放甲骨文“日”字演变动画,图案由太阳图形转变成甲骨文,然后提出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你可以用笔画一画它的样子。”然后老师开始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从前,天上有十个太阳。”这时学生会很惊讶,然后聚精会神听下去,“你看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太阳夏天都很热啦,所以那时候的人们生活的很辛苦,后来有一位英雄叫做后羿,他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于是登上昆仑山顶,拉满神功,射下去了九个太阳,并对最后一个太阳说你要每天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从此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通过动画演示与故事导人,使生字一下子有了立体感,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和兴趣,而且更能够吸引学生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2.4 反复经典诵读中传承优秀国学内容
        要想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形式来实现,学生在反复诵读期间提高学生自身学习与记忆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我国经典传统文化形成一定了解。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典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期间更好地把握经典国学之中所蕴含的传统价值观、思想与内容,这不仅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一定了解,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还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采薇》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即可让学生先进行反复诵读过程中先让学生让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化产生一定兴趣,在导入期间引入“不学诗,无以言。”古人都觉得《诗经》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能够让人“温柔敦厚”,从诗经之中流传出来的故事也是缥缈悠长、哀婉凄美,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的一段,请同学们先进行反复诵读。这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古典文学的魅力,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同时还能适当提高学生经典诵读能力。
        2.5 发掘文本价值,实现学科美育
        精准发掘文本价值,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全面,还能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审美水平的提升,使学生对社会、人生以及世界的认知更为丰富和具体。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熏陶的过程,需要情感的参与和投入,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注重引导学生珍视友谊,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国 “礼”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结束语
        优秀的传统古诗文具有形式美、韵律美、内容美、意境美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古诗文认知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广泛的阅读中,撷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通过进行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内化和提升,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陈萌.小学低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价值内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2] 傅成霞.小学语文吹满传统风——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J].课堂教育研究,2018(11):64-65.
        [3] 刘举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诵读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27):22.
        [4] 陈柳.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