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余其成
[导读] 21世纪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在传授学上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余其成
        淳安县汾口镇龙川小学  311719
        摘要:21世纪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在传授学上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帮助其塑造良好个性化,增强个性化,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思考
        引言;
        在初等教育课程中的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逐渐推进,读书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一定的经验和表达能力。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的基础科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为目标,进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1]。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在课前编制教案,在课堂上根据教案内容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通过个人化阅读教学模式,便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学上的阅读回馈,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并帮助学生摆脱原有的阅读束缚[2]。
        此外当今社会缺少的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中,学校难以培养创新人才。但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便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改变传统的机械学习,学生便能够更好地思考和提问,因此通过个性化阅读便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素养,提高其自身含金量。
        二、目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观阅读意识较差
        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中,小学生的主观阅读意识较差,教师往往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来理解文章中所阐述的意思,但是教师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训练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阅读语文教材过程中,往往只是一味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才进行阅读,阅读中缺乏课后和课中的主动阅读意识,这样就难以发挥出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2.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无法长时间坚持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是其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同时小学生也会将自身贪玩的特点带到语文阅读教学训练中,但是对小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要长时间的不停训练和熏陶,才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小学生在阅读教学训练中,不能坚持老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和按时进行阅读活动,那么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运用
        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个性化课堂结构
        课堂阅读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阅读效果。合理安排时间,合理组合顺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的安排阅读课程教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在学习一些爱国主义主题的课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让学生总结出该单元的主题。教师把握文章大意后,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正确方法,并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类比,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作者对祖国的爱是什么?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学会了如何去阅读文章。

此外,这种分散式结构适合单一项目训练,当教师在解释文章“贫乏”时,可以问学生一些小问题,如:谁是文章的主角?性格通过什么来体现呢?本文中对环境的描述有哪些?咱们来总结一下你们最喜欢的情节等?而这样的阅读训练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效果[3]。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模式
        首先,作为一名高年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默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尝试想象,并通过想象来理解文本中隐含的含义。通过想象与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二,动学生的眼睛,动学生的眼睛,动学生的手。四年级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对不同的价值观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求异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拉萨的天空》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围绕着景色来向学生讲解,拉萨地区所独有的景色,从文字反映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风景作为主题来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通过“风景”这一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阅读传授给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描写美的品格。紧接着,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文章中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授,解答学生的疑问。在课程的最后,教师也应该对这篇文章主题再次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读,通过多角度去描写一件事物,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变悟为变读
        教师应该倡导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养,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司马光打破水缸救人是否合适?有些人回答说:“司马光方法不好,他在公园里弄坏了一个大缸,这个缸很可能会伤到小孩。”有的同学还附和说:“小石头都会伤到人,这么大的石头可能会把别的孩子打死,如果碎片飞出来,还会对外面的孩子造成伤害,那是十分危险的。”这时,老师不应该夸奖司马光急于救人的性格,而是应该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因为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如果直接反对学生的看法,就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想法是错的,反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思考。此外教师还应当借助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成效,这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情感,提高情商[4]。
        4.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教师创新思维
        一些老教师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也许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老教师也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自豪。但是,这一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老教师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再培训,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自我培养,使其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老教师具有的丰富教学经验,可以与当前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座位布置情况,在许多教室里学生的座位通常是两个人或一个人一张桌子。虽然这种布置使整个教室看起来很整洁,但却使人感到严肃。如果学生可以围着几个人,放上几张桌子,这样既方便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又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同学们思考更加轻松,更愿意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轻松的气氛也可以让学生大胆而自由地发言。
        四、结束语
        读书是一种个性化活动,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学是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个人阅读课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的,新课标中提出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使得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育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孙晓东.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v.20(08):194.
        [2]李玉芹,江苏省兴化市沙沟中心小学.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0):57-57.
        [3]杨秋焕,杨从龙.浅谈实现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措施探讨[J].人文之友,2018,000(011):269.
        [4]池文林.个性化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中旬),2019,000(01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