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张蓉蓉
[导读] 运用文字艺术将思想进行表达是写作的基本形式,是语文素养的体现
        张蓉蓉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西湖小学  362000
        摘要:运用文字艺术将思想进行表达是写作的基本形式,是语文素养的体现。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练就。同时,科学的引导也是奠定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 写作能力 提升策略 探究
引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体现在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下降。此外教师为学生安排较多的作文内容,并且教师重点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学生的作文写作类型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小学是培养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作文写作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作文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
        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写作素材和现实生活出现了偏离就是一项重要的问题,作文内容中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现较为缺乏。小学生对于写作方法的运用一直停留在传统方法层面,无法使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衬托,同时表达方式较为单一。写作过程本质就是组织材料进一步深化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具有逻辑性的语言进行表述,给人营造出感同身受的体验效果。所以,写作素材应通过生活来获取,针对事物和情景进行详细描述,有利于在作文中流露出真情实感。然而,目前的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室内教学活动为中心,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后,家庭作业占满了所有的课外生活,导致学生无法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学生完成的作文往往语言苍白无力,无法体现出真实情感。
        (二)作文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
        作文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是影响学生作文学习质量的主要原因。小学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较为活跃的时期,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知识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趣味性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文知识。但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常会为学生设置一个题目后,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由于缺乏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学生无法找到写作思路,课堂写作氛围十分沉闷。
        (三)学生缺少写作反思
        写作反思活动,即针对已经发生的写作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归纳得失的思维活动,也是引导学生总结写作经验,使其逐步改善写作思维的重要活动。众所周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会存在长期停滞不前、乃至后退的现实问题。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写作自信,教师也不愿意耗费精力组织学生修改作文、总结书面写作技巧。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会统一收集学生作文,一一阅读、审查,有时候会简单标注批注,有时候则会用三言两语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候则会直接以“阅”字表示自己已经读过学生作文,基本不会一对一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学生也很少会总结写作经验,难以及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一)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儿童具备了一定的主动性,其活动的支配是通过兴趣和需要进行的,强迫性的工作对心理原则造成了一定的违反,所有的活动需要某种兴趣作为基础条件。作文写作是一项手艺工作,无法得到兴趣的支持,很难妙笔生花。因此,在小学语文的作文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在写作中的固有思想进行改变,使写作过程得以优化,进而能够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讲解《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时,笔者就营造了生动有感染力的写作教学情境。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如春雨、夏蝉、秋叶、白雪,每一种事物就代表着一种美好,图片的展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写作的强烈欲望。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歌曲,赞颂自然的歌曲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营造意境,音乐的加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能品读意境,提升学生的兴趣,营造“通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自如,更具主观能动性。
        (二)观察生活,提升学生写作感悟
        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小学生在写作活动中所迸发的灵感、对文字的敏感度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真实体会,所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用文字描绘生活场景、生活经历,也可直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开放写作空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去写作文。例如,在《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中,呈现了众多细节的描写,如爬山虎的叶子发生着怎样的变化等,这些是作者对生活进行了仔细观察得出的结果,在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将其中体现的生活素材为学生进行着重剖析,使学生可以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完成素材的积累。
        (三)读写结合,丰富学生语言运用
        学生在开始进行写作时需围绕写作主题积累语言素材,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否则将很难实现自主创作,所写的作文也有可能出现空洞无物、缺乏深度等现实问题。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要及时组织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因为阅读是一种重要的素材积累方式,是优化学生写作思维的关键。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将其应用到个人作文之中,让阅读服务写作,以便丰富学生的书面表达方式。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让学生仿句、仿段、仿篇章,优化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实现自主创作。例如,在课文《四季之美》的教学过程中,课文中对于景物的详细描写是遵循时间顺序进行的,要求学生对这种写作方法进行掌握,教师应具备此种意识,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基础知识完成掌握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写作技巧进行掌握。在学生对此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做到有效掌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具有类似写作方法的文章,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此得到深化,使学生在后期的作文写作中可以尝试运用此写作方法将时间作为写作线索来进行,进而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点评教学,提升学生写作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要打造合作有讨论性的写作点评教学,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消化”,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让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使学生生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在学生对写作问题得出答案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点评,让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纰漏。例如在“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的教学中,待学生写完作文之后,笔者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个人所写的作文内容,检查是否有错别字、病句。通过让学生相互交换作文,使其参与小组合作评改作文活动,提醒各小组观察各篇作文的结构是否完整、叙事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展现了游戏主题或者写作意图等,让各小组写下评改意见。接着,笔者会逐一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活动之中,提出更加细致、全面与可行的修改意见,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与神态描写,以便真实展现出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经历、感受,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书面创作任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的坚持,还有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教学瓶颈,但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气馁,而应坚持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准确分析影响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因素,制定相应的写作指导策略,有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澄宇.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9):48.
        [2]刘丽.小学语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0(31):197.
        [3]靳玉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02):71.
        [4]潘利.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231-232.
        [5]孔亚.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