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松 肖桂菊
洪江市黔阳二中 洪江市实验中学
摘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是中学语文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大局观,重视初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之间的练习,以优化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为目标,推动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衔接工作;有效策略
一、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衔接意识
语文是一门人文特征较为明显的学科,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过程中,许多教师自身缺乏衔接意识,初中语文教师没有为学生打下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师则忽略了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方面的表现。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仍然以“考什么教什么”的态度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忽略了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需求。初中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通常以中考为导向,重点讲解中考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没有帮助学生拓展和延伸其他方面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生步入高中后知识体系不够完善。高中语文教师虽然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过多精力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基础巩固训练,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二)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初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自我意识开始不断觉醒,语文学习过程中格外注重他人的看法,不愿意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分享,长此以往,学生基础知识的漏洞越来越多,成绩也随之下降。初中语文知识难度不高,教师通常按部就班地分析字词、语法、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学生只需要稍稍努力再结合考前突袭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初中语文教师往往不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当学生步入高中语文学习生涯,以往的学习习惯无法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二、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学情,调整教学侧重点
想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教师必须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侧重点,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在调查和了解学情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成长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做出科学的判断,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架构并作出系统性的评价。在了解学情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开学之初通过摸底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写作、阅读以及语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要求学生主动分析自身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
(二)温故知新,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将新旧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知识迁移是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课本中体现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作家,以及学生在高中阶段将会学习的经典名篇,为学生高中语文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师则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高中语文知识与初中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已有知识进行课堂导入,引出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吸收新知识。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两篇文章均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但是文章分别以乡下农妇“刘姥姥”和富家千金“林黛玉”的视角观察贾府的人和事物,这二者可以形成一定的对比。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阅读《红楼梦》”的课外阅读任务,既能够丰富学生文学知识储备,同时也能为高中语文教学打下基础。
(三)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培养正确学习习惯
在开展初高中语文衔接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科学的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地主人。自主学习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合作探究学习则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提出自身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和交流,借助集体的力量解决语文学习问题。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群问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对比和分析“祥林嫂”和“孔乙己”两个悲剧人物,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悲剧人物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讨论解决语文学习问题,同时也能掌握群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基本保障。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情调整教学侧重点,做到温故知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敬学.读写结合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的实践探讨[J].中华少年,2019(11):252.
[2]叶玉红.新课改中西北偏远地区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方法过程实操[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12.
[3]邵陆平.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J].中华少年,2020(04):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