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
江苏省滨海县大套中学224511
摘要: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水准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把握新课改的方向指引,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升;策略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数学教师在课堂的高效施教,需要数学教师积极的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的找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有效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不断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准,助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就将分以下几方面就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营造宽松氛围
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被激发出来。大多数时候初中数学教师都是站在讲台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教学,这其实就疏远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陌生感和恐惧感,由此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有很多学生是非常乐意与教师亲近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多到教室内走动,一方面通过走动巡视,能够避免一些同学开小差,做一些与学生无关的事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走下讲台能够彰显出教师平易近人的姿态,能够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从而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更好的进行课堂管理。
二、树立数学信心
初中学生普遍好胜心较强,平时遇到问题都争强好胜,急于用取得胜利来表现自己、增强自信。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迁移到学习上,不仅会激发学习的原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为此我们常设计一些容易疏忽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使问题得以完满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分析”内容时,笔者将学生划分为了几个小组,给学生布置了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小组内成员家庭一周生活支出统计”,由组内各个成员负责进行自己家庭生活中每天的支出统一,继而采用信息技术的途径在电脑上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引导每个小组成员参与其中完成相应的任务。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更好,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小组分组情况适当的对小组分工提出意见,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及引导,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
三、培养解题习惯
当前,最常见的复习课是,教师以“奇、特、巧、新”等为选题标准,通过“讲解题,不讲怎样解题”“讲解法,不讲如何想到解法”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技巧,最后总结为“解法n——技巧n”。这既加重学习负担,又禁锢学生的思维,必须彻底纠正。
正确的做法是:(1)精选例题。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先做十道题。看解答而不做题,没有亲身的体验和感悟,很难使例题典型、精彩。(2)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提醒学生关注“本题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得出结论尚哪些条件?”等。当前较为常见的做法是,老师替学生读题,读完就问“这道题属于哪一种题型?”接着就问“这位同学,依你看该如何解?”这是导致学生不良解题习惯的根源。(3)与学生一起分析题意,交流解题思路。(4)解题后的回顾、反思。问一问“你认为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只有让学生时刻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放在心上,经常实践,学会独立思考,在考场上才能战无不胜。
四、刻意流程练习
知识点从形成、巩固和迁移,都需要足够的刻意练习,可以说这是学生把知识点内化的必经之路。不过,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利用练习时间。有的学生想一会题目,就喝一口水,或者搞点其他小事,偶尔可以,但一直如此可就影响效率了。有的学生一碰到不会的,就立马找四周的同学讨论,其实也不妥,不仅自己的思路被打断,还耽误了别人专注思考的时间。
因此,更好的选择,是把每一次刻意练习流程化,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终将被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安心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练习。课堂上的刻意练习时间主要有课堂练习和课前小测。笔者的做法是,把任务写在黑板上,确保学生能随时查阅,不需要多问;同时把练习时间分为独学、讨论和点评三个阶段。独学阶段要求专注于解题,尽可能减少其他事的干扰,像喝水最好提前做,遇到困难先做标记跳过,延迟处理;讨论阶段要求专注于解决自己的困难,解决完的可以继续研究题目;点评阶段要求专注于听讲,跟上笔者的思路。学生刚开始也是不适应,过了一两个星期就慢慢找到练习的节奏,注意力更集中,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五、知识点为中心
从课程开设的角度看,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简单讲,就是通过问题的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另一个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简单讲,就是运用逻辑,从条件出发向结论靠拢,或者从结论向条件靠拢,最终解决问题。为了训练这两个能力,学生需要学习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
也就是说,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工具,而课时和教学资源是为知识点的学习服务的手段。如果以课时和教学资源为中心,就好比我们纠结于出门旅游到底是坐飞机还是搭客车,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出发去旅游一样。因此,我们更应该以知识点为中心来备课。
那么,如何减少重复的无用功呢?方法是,搞清楚什么是不变的,什么是可变的。备课中不变的,是知识点的底层逻辑,这是战略层面的事情,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既然是不变的,我们就可以集中时间一次研究,然后偶尔做细微的修补就好了。
初中数学所有的知识点,从宏观看,分布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中;从微观看,分布在每一个章节,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初中的六本教材中。要想弄懂知识点的底层逻辑,最好的方式是以章为单位研读教材。有的人可能提倡要多看课程标准,笔者亲身对比后,还是感觉像笔者这样平凡的教师,还是从研读教材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更容易接受。对于教材,笔者教学多年,感觉人教版的逻辑性更强,更适合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点的底层逻辑。
六、帮助优化思考
数学的学习,归根到底是知识点的学习,而学习知识点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知识点的思考过程,因此帮助学生优化思考,有助于提高课堂进度的推动效率。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不止一个,它们之间也并非相互独立,如果只是一味地学,很容易变成知识点的堆砌,思考反而会受到阻碍。更好的选择,是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的梳理。这点我们可以助学生一臂之力。数学的教材通常是以章节为单位,来分批承载知识点的;而具体的内容编排,只是教材提供的学习思路,尽管是专家们苦心研究的结果,但如果一味遵守,未必能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提取章节的所有知识点,参考教材提供的编排思路,自己有逻辑地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编排思路,然后以此引导学生的思考。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出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针对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就可以从创新教学形式手,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高效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兰义军.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南北桥,2019,(10):135.
[2]李婧.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好家长,2017年58期.
[3]魏刚.试分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着力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