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薛炎云
[导读] 随着多省市新高考付诸实践,培养并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重中之重。

        薛炎云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350400

        摘要:随着多省市新高考付诸实践,培养并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重中之重。英语作为高考必修学科,对学生的学科渗透、思维拓展、交际沟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思维导图作为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际的英语教与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炼关键字词并结合图文,再整合框架,加强联系的思维导图对高中英语教学有着不可否认的助益。本文作者结合自身英语教学经验,围绕思维导图自主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性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导图,词汇教学,阅读教学


一、思维导图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著名教育学家Tony Buzan立足于思维导图可视性助记工具、能动性复习工具、时间管理工具以及记忆激发工具的多重属性,形成了现代的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概念---思维导图是建立与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其通过和中心主题的特定关联进行分支的展开,然后由图形标识分支或是关键词,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内容展现为一种放射性思维状的可视化工具。

二、思维导图的原理以及优点
        首先,思维导图对思维过程形成记录以及导向,将知识机构关系图示化,达到知识的放射性图形化,从而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第二,思维导图的无限联想性为学习过程带来无数可能的创造性以及创新性。第三,在思维导图中,文字、符号、图像的灵活使用能形象地表征、组织、归纳知识,从而形成对学习者视觉的调动,有助于学习者直观系统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鉴别和理解记忆。第四,科学理论层面,人类左右脑技能的利用以及阅读思维记忆的规律,在思维导图的概念体系中得到极大遵循。
        
三、思维导图的基础模型以及关注
        常见的思维导图的模型有: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圆圈图、培养比较和对比的气泡图(包括单气泡和双气泡)、进行归纳总结的括号图和树状图、分析过程和训练逻辑的流程图等。
         思维导图的辅助思考功能,正确解读应该是“辅助”而不是“限定”,思维发散,依据思考内容而绘制图形,而不是生搬硬套地用框架框住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思维导图灵活运用组合成新图形,实现创新应用。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思维导图应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很好地促进英语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学习策略的迁移性,有益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终身发展。以新课标中课程类别的必修为例,元认知策略中,第五条更是直接点明:“利用笔记、图表、思维导图等收集、整理信息”[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书所阐述的学科素养中的其中一项一级指标为“学习掌握”。评价标准是学习者是否具备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有效输入、编码、储存各种形式的信息的综合素质[2]。
        而思维导图的属性极度契合《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对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要求。因此,在高中英语日常教与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推行使用、对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方面的关注,不可否认将促进学习效果和效率。


        
五、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应用
(一)思维导图推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传统的词汇记忆以及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以及讲解方式使得学生的信息知识的接受无比被动,很少能激发出学生兴趣。面对着高中英语词汇量大、面广、词难的挑战,充分利用大脑思维的语言图像,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将极大促进高中英语词汇记忆的教学。
        课前,词汇预习环节中,将散乱的词汇有机整合进行图示。首先,可按主题进行分类及归纳。如人教版高中英语Module 5 Unit 1的词汇学习,以characteristic 为中心,串联记忆scientific, expert, responsible, creative, positive, be strict with, enthusiastic, cautious等,使学生归纳学习人物品格特征的词汇。
        另外,可将同义或反义的词汇进行归纳串联记忆。如“发生”一词,有take place, break out, occur, come about, hit, happen等诸多表达。还可用Tree Map(树图)在简单明了的基础上,增加枝条,阐述其用法要点。对于Brainstorm充足的同学,甚至可以再外延,拓展place, break, come的相关系列考点短语。思维导图的思维方法是指导图形的应用,而不是图形控制我们的思路这使学习者的学习深度与广度有所不同。
        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切入,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以科学、有趣的方式进行词汇学习,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真正激发和内在动机有效强化。
(二)思维导图助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得阅读者得天下,英语学习中的重中之重阅读理解是师生面临的一道关卡。英语基础差异极大的高一新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的持续性也不尽相同;对英语阅读非常重视的高三考生,时间紧任务重,更需要有效快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3]。
1、分析语篇结构
        语篇结构的梳理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语篇内容、语言逻辑和文章主旨。立足语篇内容,合理构建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路清晰地进行品读、精读。以人教版高中英语Module 5 Unit 1“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 为例,通过语篇梳理,将Warming-up 中的How to prove a new idea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的七步法与文本中的How to defeat King Cholera? 的步骤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合,将文本中的主题脉络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
2、明确语篇题材和写作
        英语教材中的语篇题材的多样性及侧重方面的不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的语篇题材的研读与掌握,有利于思维导图的优化,进而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框架形式归纳语篇特点,提升阅读技巧,将其应用于阅读考查中,从而实现分数提升。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科学性及灵活性奠定了其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可实践性及有效性。作为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以及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本文旨在探究以思维导图应用的有效性弥补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以此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4]。当然,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粗浅的阐论,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探讨和应用实践,以期待更多的收获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0-41.
[2]中国高考评价体系[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9-20.
[3]关琳.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交际, 2018, 000(001):191-192.
[4]董玉棋.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000(006):P.311-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