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
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 湖北省荆州市 433315
摘要: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还需要将这些基础知识应用到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的方案,为下一步的教学制订更加合理的方案。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从练习到完成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要把错题好好利用起来,通过整理错题集等方式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将数学的概念、定理等知识点掌握得更加扎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数学教学
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小学生难免会在小学数学的学习方面表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常以错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要高效利用这些信号,从错题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对错题进行整理,并且不断复习的习惯,要认识到错题的价值,并把这些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对错题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深浅不一,有的小学生非常听话,按照教师的要求整理错题;有的小学生表现得比较松懈,懒于整理错题,所以其数学成绩长期徘徊不前。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要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题集的价值,通过安排学习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养成及时收集整理的好习惯。
一、从错题中,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
小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律,但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非常受挫。计算是重要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中,数学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计算,即便是学生知道题目应该如何解,但是计算如果出现问题,分数同样会损失很多。在学生平时的错题当中,计算问题出错率就非常突出。借助错题,让学生理解自己在计算过程中哪些运算规则理解得有问题,或者哪些处理的方式还不够到位,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但是,小学生对计算没有什么兴趣,他们觉得很枯燥,特别是当教师给学生留一些口算作业题的时候,学生总是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完成作业;进行口算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以致出现了较多的错误。所以,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特别要注意让他们打好计算的重要基础。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当算到53.4+4.12这样的练习时,由于受到原来所学整数加减法末位对齐的影响,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把末位对齐,而不是将小数点对齐的错误。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中小数点该如何对齐理解得比较模糊。这充分说明教师对于这一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学生只有掌握了如何对齐小数点,如何进行运算,才能正确地完成计算的过程,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他们的错题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要让小学生把自己曾经出现的错误整理出来,争取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他们主动进行错题整理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他们也将因出现越来越少的错误,获得更高的分数。
二、借助错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要打好基础,特别是要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让小学生们适应数学这门学科的思维模式。错题是日常学习中经常会出现的,收集错题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思维方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整理错题是建立错题本的基础,在讲评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与整理错题,找到错误出现的原因,将教师的讲评知识落实在字面上,真正内化成自己头脑中的一部分,以后在复习的时候才会更加方便。不管是错题中的个别现象,还是一些普遍的现象,教师都要注重及时归纳,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反馈,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反馈当中,反思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该如何避免出现这些错误。
三、引导学生直面错误
不存在不会犯错的孩子,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如何对其进行合适的引导,让学生在得知自己出现错误时起码有直面的勇气。而在小学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数学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学科。由于其对答案的精准性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在进行思考时,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得出错误答案[1]。而大多数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错题时,会让学生将其统一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并且命名为“错题本”。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其对自我缺乏一定的管理和相应的约束能力,并且不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错题本只是承载和记录了学生在做习题时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得到了正确答案后,很少会有动机再去关注那本错题集。另外,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解题思路上的,有的是在做题时并未能够完全安静下来,其思维活跃在习题以外的事物上,导致其分心,最终得出错误答案。基于以上两种条件,笔者认为学生的错题本并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更多的认识,并且使其能够直面错误。这样才能对错误出现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找到发生错误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相应的约束和管理,以便于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其错误率。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真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利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而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即混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相应的重点区分,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组织辩错,弥补思维缺陷
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不愿意服输,他们常常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与其他同学争得面红耳赤。面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面开展辩论赛。有些错题不辩论的话学生理解得就不会很深刻,而且辩论还可以暴露学生思维上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快速纠正自己的错误,理清数学的概念与意义。所以,面对学生数学上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快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五、重视错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大多数小学生十分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当他们犯错时,会担心别人发现并嘲笑自己。此时,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老师不注意学生的错误,甚至批评他们,学生的态度就会变得消极,错误就无法解决。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指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去解决这些错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这些错误。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识别和纠正错误,使其在连续纠正过程中提高其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之,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每一个错误的出现,都反映了学生在知识态度和学习品质方面的某些问题,所以,不能忽视错题的价值,而是要重视错题,让学生养成及时整理错题的好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翻看错题,促其养成严谨踏实的学习品质。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做题观念,让他们不以错题为耻,而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的学习变得越来越投入,自己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让学生注重平时的错题收集和整理,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吴秀军.巧妙利用错误资源,强化数学解题能力[J].学周刊,2020(19).
[2]孙国强.小学数学错题教学的探索[D].聊城大学,2014.
[3]葛晓伟.主动应对 共同成长——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文渊(高中版),2019(5).
[4]李建平.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错题集[J].青春岁月,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