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建班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汪清芳
[导读]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心智还处于小学阶段
                         
        汪清芳
        四川省巴中中学  
        摘要:七年级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心智还处于小学阶段,比较幼稚、调皮、活泼,同时又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希望。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如何能够让其快速地进入中学生的角色,特别是一个刚入职的中学班主任又该如何快速建立起一个好的班集体,这项工作是需要讲究策略的。快速建立一个七年级新班级,需要事前有准备,注重好印象,办事讲方法,选拔依能力,管理需制度,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将为其成长为一个优秀班集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词:新建班级策略  未行先知  首因效应  迂回对话   能者为先  民主集中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班集体离不开一个好的班主任,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而在所有的班级策略中,初建班级的策略又尤其重要,它决定一个班集体最终的走向,具有奠基作用。那么初建班级需要哪些策略呢?
        第一,未行先知策略,做好班级管理准备。一个老师已决定当班主任,他就应该在未接触到班级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对将要带领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得越细致越全面越好。比如:这些学生大体多大年龄?这些年龄的孩子有什么心理特点?根据当地的教育水平和学校的招生情况,预估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情况。不仅要了解孩子,还要尽可能了解这些孩子的父母。他们大体多大年龄?文化程度怎样?大多从事何种职业?和这个群体的人交流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等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初步的建班构想,即一个较为明晰而又简单的方案。比如:如何与学生见面?如何全面了解班级情况?如何建立临时班委?如何制定班规班纪?班规班纪如何落实?等等。对于这些情况预先有所准备,到具体接手班级时就会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即使遇到困难,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解决。
        第二,先入为主策略,留下好的治班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和人初次会面,在45分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个过程主要是获得对方关于性别、年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和衣着打扮等方面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其素养和个性特征进行判断。这就是首因效应,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在实际生活中,由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经常影响人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所以,生活中,虽然我们常看似理性地说“不以貌取人”,其实却往往是“以貌取人”。毕竟真正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班主任留给家长和学生的第一印象就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重视与学生初次见面留下良好印象。
        如何重视呢?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在穿着上尽量穿正装,给学生留下严肃、庄重、干净、利落、干练的印象,这会让学生和家长产生信任感。俗话说“有样学样”,若是穿得太随意或穿得邋里邋遢或艳俗飘逸,往往会让家长感到担心,甚至会被学生和家长嫌弃,这会在无形中增加家长对老师的抵触情绪,自然也会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除了穿着外,班主任老师在说话做事方面也要得体,不失风度。

在语气语调上显得温婉有力,既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但同时又觉得老师不可侵犯,有不怒自威的效果。此外,学生初次到班,必定有许多新的事务和新的注意事项,作为班主任应在学生到班之前就把相关信息规范工整地板书到黑板上,条件好的甚至可以打印成事项单,给每位学生发一份。这样可以尽快地让学生熟悉学校的管理并迅速进入新的角色。如此,便会给学生及家长留下学校管理具有条理性的印象,从而对学校及老师产生欣喜和满意之感。
        第三,迂回对话策略,快速了解班级情况。所谓迂回就是避免直接问题,通过一系列与直接问题有关的外围问题间接地了解直接问题;所谓对话,也就是在宽松的环境中,老师和同学或是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一些交流活动。由于通讯信息特别发达,现在网络上充斥着许多有关教育的负面言论,即使是老师非常正常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便对学生全面了解,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好地疏导和教育,或是与其家长更好地交流,往往也会被个别不明就里的人误认为老师是不是想从中得到什么好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这得使用迂回对话策略。首先我可以事先做一个登记册。在登记册上一般包含这样一些信息:学生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父母电话,工作单位。然后组织一场人人参与的即兴班级演讲会,题目为《我和我的家人》。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介绍方式做自我介绍。在学生演讲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只是听,还要认真记。不仅用心记,还要用本子记笔记。通过这个活动班主任可以快速初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姓名、相貌、性格、特长、家庭成员、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曾经担任班级职务甚至其是否可以胜任某种新的班级职务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班主任要留意学生说到的内容,更要留意学生刻意回避的话题。比如说,他在介绍家庭成员方面,没有说妈妈,那么,极有可能这个学生和妈妈关系不好,或是父母离异,甚至没了妈妈。这就需要我们课后做进一步的工作。据此,有心的班主任便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全方位把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班级管理工作就此快速有效地推进。
        第四,能者优先策略,迅速建立班级团队。在对学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班级管理的重要一步就是组建临时班委,并迅速落实班委成员的职责。组建班委时要在班长、纪律委员、安全委员、劳动委员和各科代表上下一番功夫。因为这些班委干部的管理和带头表率作用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大局和纪律、卫生、安全、学习的整体情况。既然是临时班委,再加上是新建班级,学生彼此之间并不了解,是没有办法进行民主选举产生的。这种情况下,经学生毛遂自荐,班主任再根据前面演讲环节的情况确定可能胜任的人选。临时班委一般期限为一到两个月。到期后再根据自主报名,民主投票的原则,选择有担当,有责任心且成绩优异、自律性强,既能为班级很好地服务,又能在班级起到带头作用的学生担任班委职务。
        第五、民主集中策略,有效制定班级条约。班委组建后,就该制定班规班纪了。对于班规班纪,尽量做到民主化,在班主任的牵头下,分列出班规班纪的几个方面:学习方面、安全方面、卫生方面、安全方面、纪律方面、集会方面、穿戴方面、同学关系方面等等,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都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由全班表决通过。只有学生自己做主的事,记忆才会深刻,执行起来也才更有效力。由于学生的认识有限,最终班主任还需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学生制定通过的班规班纪合理化、规范化,使其在中学生守则框架内落实。需要注意的是班规不仅有违纪处罚措施,更应该有表现优秀的激励措施。班规班纪成型后,一定要严格遵照执行,否则便是一纸空文,尽量不要朝令夕改,未令先行。当然,在执行中若是发现有的班规确实不够科学,是应该完善的。
        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在一周内把一切理顺,既是一种效率,又是一种能力。这种效率和能力就体现在班级管理策略上。不管哪种策略,都离不开尊重、爱护学生这一根本原则,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成长的软环境,以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所写的这些内容也只是我个人在教学管理中的一点心得感悟而已,不足之处,望大方之家多多批评指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