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郑国富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个好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郑国富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315506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个好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创造的教学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感知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是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找到合理的机会来展示各种情境,并利用情境来指导学生将单词、语言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一、设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原则
(一)形式新颖
        形式上的新颖性要根据情况来设置,要考虑到人物的新颖性和不断变化的特征,并试图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鼓励学生观察情况并描述情况。打破单一的灌输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而是达到教学目的并力求简洁、清晰和易于实现。
(二)语言的实用性
语言的实用性意味着上下文教学应基于语文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言,并注重内容中语言的实用性。这种做法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并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包括想象情况和运用修辞,安排观察程序和进行文字训练的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在采用情境模式时,还必须注意情境教学的趣味性。根据相关有趣的场景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教师还可以在场景模式下向学生展示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示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建方法
(一)创建动画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动画场景是相对流行且广泛适用的场景创建方法。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效果上,由于小学生更喜欢动画图像和彩色图片,因此教学效果也非常突出。动画场景创建的主要内容对象是教科书中更为复杂、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可以使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和启发学生理解知识,并更有能力投入学习。
例如,在《曹冲称象》课程中,如果教师仅使用晦涩或相对比喻的语言来描述图像的命名过程,则学生也将难以理解课文内容,因为他们无法直接在船上产生沉没和雕刻的痕迹。因此,使用一种多媒体方法来产生相应的动画,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观看”大象上船,下沉船,绘制比例尺,然后下船,在船上漂浮,并向船上添加石头。老师可以让学生控制向船上添加石头的最后一步,例如应添加多少石头以及如何判断。当增加的石头使飞船沉入船头时,学生们大喊停下来。这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个同学来回答为什么停下来,以便教师可以根据答案的正确性来确定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该课程。因为小学生从来没有称量过东西,也很少使用秤,所以直接教学无法产生图像理解。动画的使用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整个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正确的评估。
(二)进行角色扮演,以增加语言吸引力
        在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许多受欢迎的人物。小学生经常在课后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但他们更多是卡通或电视连续剧。最好将这种小型游戏作为一种情境教学带入课堂,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游戏。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人物的理解,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同理心,更容易对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此外,课文中的人物故事通常更具启发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榜样。角色扮演的方式也很多种,例如背诵、这就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通过逐个角色朗诵,学生可以在朗读时产生情绪波动和情绪变化,并对角色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其效果也与文本理解能力有关。在角色扮演的实现中,还可以选择故事的组织方式,使学生可以脱离课本和课文,真正融入故事,实现角色的渗透。

这要求学生能够记住课文,尤其是对话的部分,并努力理解情感描述和故事背景叙事,否则所呈现的故事毫无生气。这种组织方法相对困难。建议内容比较简单易玩,否则会引起学生学习疲劳。这种方法也是让学生产生更深层情感反应的最简单方法,并且具有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质疑情绪,引导学生提问
        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是分布式的,因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越多,他们就会遇到的问题就越多。特别是在创造情境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完全理解这些内容,就很难创造成功。培养学生的怀疑能力是好奇心的体现。在创建情境时,给学生最终效果的要求,然后学生将分组讨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然会有许多解决方案,并且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将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是提问的过程。情境教学与老师所安排的情境无关。很难反映出他们的主动性。必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实现某些目标。此外,教师的某些安排不一定是合理的。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些新颖的想法会更好,更有利于场景的创造。质疑情绪需要放松的学习环境和可以被认可和肯定的情绪氛围,并且需要教师精心创造。
(四)结合教学需要创建角色情景
        “教、学、做的统一”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小学语文课文的选择是有意义的,旨在指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小学生的基本能力不强,在教学中无法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影响学生情感态度的教学需求,并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创建角色情景。
以《无法倒塌的老房子》为例。在学习时,小学生会以自己纯真的眼光看待文字中的人物,并高兴地看到文字故事的发展和进步,以致他们无法很好地理解角色情感和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语文老师可以在上课前根据课文中的场景制作音效和图片,然后在教室中创建角色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文本的内涵,并被其中蕴含情感所感动。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组,扮演老房子,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角色,而老师则充当旁白并控制多媒体以营造氛围。例如,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老房子的图像,并带有“吱吱呀呀”的声音效果,然后介绍老房子以促进情况的发展。随后,每组学生按顺序在文本中配音,然后老师播放了诸如风暴之类的环境的声音效果和背景图片。在学生扮演角色之后,老师指导学生思考他们扮演的角色,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感受。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深刻领会到动物的无助感,并对旧房子的善良、慷慨和帮助有所了解。
(五)结合思考和灵感来创建问题场景
        积极思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想,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以《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在设计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编辑与电视剧和电影中的文字相对应的视频内容,并最大程度地缩短时间。教学时,语文老师会先播放视频,以便学生结合视频了解课文的情节。然后,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独立提问,在黑板或多媒体上组织学生的问题,并提供补充。在此基础上,语文老师将课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独立探索的方式深入研究课文,以解决自己、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诸葛亮不怕曹操会出兵攻击他们吗?诸葛亮为什么把船排成一列?”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答案后,老师还需要指导每个小组对同一问题表达他们的小组观点。引导学生辩论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教师可以初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提问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上,有很多创造情境的方法。并非所有方法都适合于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有趣,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叶文娟.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60.
[2]李茂青.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3]周婷.小学语文情景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J].华夏教师,2018(10):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