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幸祺
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 832200
摘要: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由于历史知识点众多,朝代繁杂。学生对历史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对历史教学充满反感。新时期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常识和知识,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而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史料证实意识以及时空观念;同时教师还应该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对此本文基于历史素养就如何进行高效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同时若想进行高效的历史教学,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时,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借助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时空观念;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树立正确历史观念;在教学时还可以结合历史事件进行解释,设置辨析点,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进行多方联系,综合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了讨论,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进行课上问答,及时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前提,教材上的内容有限且有些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相关的问题引入知识,并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就秦朝的制度进行讲述比如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秦朝集权制度的政策有什么看法?学生进行尝试回答,同时教师还可询问学生:大家知晓哪些先秦以及秦朝时期的人物和事件?学生通过回答,教师在一旁进行补充,教师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知识拓展,告知学生秦朝二世而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是只知耕战,是不恤民,同时教师还可以告知学生楚汉之争可以看做第二次秦灭六国,是集权制和分封制之间的对抗,通过相关的历史拓展讲述,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
二、培养识图能力,结合地图教学,培养时空观念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而在核心素养中,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还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的历史地图进行直观的教学,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一些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为教学提供便利。
例如教师在讲述《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地图进行讲述,按照相关的图例,以及标注进行讲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以及历史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图向学生讲述相关的战役,比如武汉会战,淞沪会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视频进行直观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听过但不了解的历史名词进行解释,比如“大东亚共荣圈”,教师可以结合地图进行相应的展示,培养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在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发言,创设情境进行历史演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三、结合史料论证,多方综合评价,培养实证意识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意识到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以能否进行自主探究进行直观体现。所以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同时结合史料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以及史料的应用方法,教师可以对相关的历史内容借助史料,进行多方评价,了解真实的历史。
例如教师在讲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还可以还可以讲述明清时期实行的政策,明朝的锦衣卫制度,东西厂;清朝的军机处,文字狱。教师还可以针对相关的人物进行教学,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建文帝不施行推恩令?明朝的王爷没封地“?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但是汉朝的藩王,你可以想象成加盟,但实际是独立的,有独立的领土,财政,军权。这是不一样,教师可以趁机结合历史史料进行讲述,适当选择合适的最新的史料,提出新颖观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为接下来的高中历史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探究历史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的意识。
四、结合历史事件,进行解析讲述,培养解释能力
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进行高效历史教学的重要保证。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主要以对相关历史内容的理解,解释为体现。所以若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需要着手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教师可以首先结合历史事件进行解析讲述,并设置相关的辨析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美国独立以及美国建立的背景,同时结合其对印第安人犯下的罪行进行讲述,教师还可以对联邦政府这一制度和概念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其三权分立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将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直观的展示,师生之间进行讲述,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对于美国的相关制度,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教师应该注意纠正学生崇洋媚外的观念,使学生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问题的提出,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五、总结历史规律,多方联系生活,培养唯物史观
通过进行历史教学我们都知道,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历史的规律。使学生逐渐知晓,历史是过往的迹象,当代的训诫,后世的教训。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历史规律的讲解,师生之间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进行知识分析和提问,使学生知晓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使学生逐渐确立唯物史观,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该告知学生所有的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开始趋于多样化,全球化发展,90年代开始展现多极化发展,请大家思考全球化以及多极化在现实中的体现,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每个国家都想全球化但也想逆全球化,中国想要打破现有僵化的体系,摆脱从上到下吸血的局面,教师可以结合当下中国签订RCEP进行多极化世界趋势的讲解,通过练习生活,总结发展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的教学便利,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讲述知识重点,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合,进行历史知识拓展,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识图能力,进行历史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结合史料进行观点的论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还可以结合历史事件进行解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唯物史观,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丁继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7(08):41.
[2]邓清芬.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性初探[J].知音励志,2016(20):179.
[3]马华江.多元交流,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6(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