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 戈沛君 姜冬
[导读] 小学数学课堂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戈沛君 姜冬
        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中心学校 434304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成功的自信心,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坚持高效的数学课堂,激励学生提问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快乐、乐于学习、快速学习、深刻理解和高效是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室中,如果学生想学得更快,理解得更深,教师教得容易,那么教室就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理想化教室,这就是一个高效的教室。这种教室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这也是很多教师追求的理想教室,还是是值得教师研究和探索的教室。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式。一般来说,高效的课堂对教师来说教学很简单,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学习,并且很快就可以接受知识点。这种课堂将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课堂控制和情境创建整合为一种综合的教学形式。高效的课堂是许多因素的集合,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学生从“我要学习”培养到“我想学习”的思维转变,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高效的教室里学习并掌握知识点。
        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根据大纲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
        课前准备是学习数学的关键部分。通过安排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和全面理解。对于学生而言,有效地接受和探索数学课中的知识非常重要。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肯定会事半功倍。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和探索知识,整理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使设计适合学生,并让教室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合理安排时间和指导
        时间是衡量课程效率的基础。高效的数学课程是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的合理设计应分为三个部分。前15分钟供教师和学生学习新知识。中间的15分钟应设计为学生探索的时间,而最后10分钟应为练习以巩固新知识的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精简、简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实践,并应认真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实践的内容,以确保活动之间的时间间隔适当。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
        为了产生有效的课堂效果,和谐的课堂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民主、和谐和轻松的教学氛围可帮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教师应充分设计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俗话说:“贴近教师,相信方式”。用现代的话来说,学生喜欢学习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科目。因此,教师必须靠近学生,而不是高于学生。教师必须与学生融为一体,并将教学视为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使学生可以与教师接近。数学教室是一门讲道的科目,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四)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生活就是教育。实际上,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教师可以采用一种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可以通过生活时间来增加学习效率,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数学的价值,并认为学习数学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扇形统计图》这一课程时,由于扇形统计图可以更直观、更清楚地显示问题,因此可以与生活完全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现在有一些学生正在做课外活动。有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踢毽子的学生,整个场面非常的热闹请考虑一下。如果这个时候要绘制统计图表,必须清楚地反映出该课外活动中喜欢各种运动的人数。同学们认为应该绘制哪种统计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认真思考。

这个时候教师引入今天的主题《扇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用整个圆圈表示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即百分之一百;使用5个颜色来代表喜欢5种运动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例如,紫色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占总数的百分比。通过研究扇形图,学生将能够一目了然地解决问题。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课堂教学
        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室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这种学习方法将对学生的视觉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便学生认真听课并听取教师在课堂上的想法。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数学框架,逐步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具有更坚定的探索精神,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概念理解入手,逐步扩大思维。通过教师的提问和指导,学生的思维将顺利发展出理性的空间。多媒体的使用将数学的静态变成了动态,因此学生不再像以前的学习那么枯燥,并且缩短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六)激发学生的自学情绪,激发课堂气氛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创新教学思想,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更多的学生自学数学知识,使整个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当在教学中教授《等式》知识时,教师可以解释高斯小时候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在解释《圆》的知识时,教师还可以使用祖冲之计算精确圆周率的故事引导学生,从而使数学教室中的气氛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
        (七)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小组合作学习让所有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
        受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且小组长可以帮助老师维持秩序,便于教师调控课堂。
        (八)把握小学数学课堂的艺术,彰显数学教学的魅力
        常言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学生,教师必须考虑如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各种问题。教师应象艺术家一样,充分施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能,创造出生动、和谐、多采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育人艺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新课程的导入不仅是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而且有利于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和结合,起着“承上”、“启下”、“续后”的良好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协调自然,浑然一体。新颖、精湛、巧妙、得体地导入新课,可以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先声夺人”的艺术,从课堂导入开始通过运用悬念、展开意境、激发情感等方法,便可把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急欲一学的内动力,为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奠定了基础。
        三、总结
        总体而言,教学有方法,但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在建设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道路上,教师应该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是实践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独立学习、合作思考和交流。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优化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产物。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是广大教师希望看到的,也是构建教室的必要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新.基于数学文化,构建高效课堂———谈小学数学课堂整合中的数学文化[J].数学教学通讯,2017,(28).
        [2] 张青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
        [3]汪刘生、郭要红.《小学数学教学研究》.[C].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