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杨清清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生活化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策略也在我国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杨清清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实验学校小学部     517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生活化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策略也在我国教育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生活化教学策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为了改善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伴随教育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并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重任,如何有效地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是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急需解决的这个问题。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而且还能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改善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质量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利用。
        一、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写作学习需求,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思维。而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可以将生活中小学生比较常见的事物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不仅丰富了写作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可以让小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并将其随之转化为可利用的写作素材。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的普遍特性就是爱玩、好动,正是由于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所致,学生往往对机械化的写作教学不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的落后,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对小学生的写作质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通过加强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写作教学增加了新的有趣的内容,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语文素养
        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应用,可以促使小学生更积极地进行写作,能够让小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写作的课堂中来,从而在课堂的互动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而且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生活化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为了小学生而编写的书籍,其中的教学内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成长与地域文化特征。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而且,在备课环节,教师就要从生活化教学角度出发,使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将生活化元素呈现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使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语文知识相融合。


        比如:在《鸟的天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动态、静态描写与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问题: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描述了想象中的天堂。紧接着,笔者提出那鸟的天堂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文本内容。并且,笔者结合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了鸟的天堂的含义。这样描述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文字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体验。
        (二)开展生活化讨论
        开展生活化的讨论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渠道。所以,教师要重视生活化讨论活动的开展,在讲解完基础的语文知识之后,为学生留出沟通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语文知识,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而且,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且具体地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比如:在《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明确它修建的过程,体会蟋蟀的精神。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解读了“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然后,笔者要求学生思考了问题: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理解与认识。而且,在讨论的环节,学生就掌握了这个词语在生活中运用的方法。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讨论了问题:蟋蟀的住宅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你喜欢的住所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就明确了其特点。可见,生活化的讨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组织生活化实践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学生由于年龄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常常会忽视掉生活中很多包含着丰富美感的现象。所以,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并感悟生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感悟的机会。而且,在生活化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是积极且主动的探索。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精神与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猫》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描述猫的性格特点的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了这些问题: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猫的可爱?文章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在学生完成这些任务之后。笔者带领学生来到了大自然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植物、人,并且,笔者要求学生细致描绘自己所观察事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就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掌握的表达方法。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升华生活中的情趣
        由于小学生过多的看作文大全之类的作文书,大多形成了固定的模板和思维,作文就显得呆板没有什么新意。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采取有必要的方式去改变这种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个事例然后让同学们去发表自己的作文思路或者说是一个大概的作文想法。然后引导他们去打破固化作文模式,多创造新的作文立意。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当好引导者与课堂活动设计者的角色,保证教学活动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具体需求。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为学生树立学习方面的榜样,将生活化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真正融合起来,从而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产生更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唐占清.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生活化语文教学之道[J].考试周刊,2020(89):49-50.
        [2]郎连霞.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品位经典,2020(10):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