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高效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张丽京 何高峰
[导读]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张丽京  何高峰
        安徽省定远县藕塘中学233200
        摘要: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不断的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方向,让学生对语文文章进行有效的理解分析概括和总结。如何提高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八年级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高效;策略
在日常的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并且在文章中提取有效的语文写作素材。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清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针对目前的教学状况,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
        一、教师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改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满足学习方面上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不断的接受教师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依旧是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展开语文阅读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工具展开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与课文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人教版《苏州园林》一课,本篇文章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生词,教师应该让学生注重学习本篇文章的重要生词,明白生词的发音以及重要的含义,并且学会运用生词进行造句。其次,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苏州园林的魅力,应该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工具播放有关于苏州园林的相关风景图,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激发欣赏大自然的情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详细分析重要的语句,教师指导同学们揣摩语句,理解句子当中的丰富内涵,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苏州园林有初步的了解,提高热爱生活的情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問教学的问题,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你了解哪一些熟悉的名胜古迹?教师引用有趣的教学问题,拉开教学课堂的帷幕,提供有趣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应用优美的音乐作为教学的背景,引领学生有感情的通读全篇文章,欣赏语言文字的魅力,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可取性和可行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明确学生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但从之前的语文教学角度来看,课堂的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过于被动,进而缺失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社戏》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文字概括角色的人格特征,理解小说的实际意义。所以在教学时,笔者首先利用生活的内容进行了课前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难忘的回忆,今天,老师想知道你们的童年,有哪些让人难忘的有趣事情呢?”(让学生讲述)刚才大家都讲了自己童年难以忘怀的事情,今天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吧。其次,笔者向学生简要介绍了作者,然后让学生大声地诵读文章,找出文章中描述的具体情节。在学生阅读结束后,笔者选择了几个学生进行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然后带领学生分析具体情节。

最后,笔者对本课进行了拓展与延伸,向学生出示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等,鲁迅其他的作品。如此,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加强学生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三、科学安排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课堂时间的安排属于课堂组织的范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安排阅读时间,达到既能够保证学生自主阅读,又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效果。高效阅读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将大部分课堂时间安排在了学生的“学”上,大大压缩了教师“教”的时间,注重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强化主人翁意识,从而平衡“教”与“学”的发展状态。为了保证学生“学”的有效性,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小组成员在思考问题时实现自主学习与思考,最大化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教学为例,首先科学安排讲解时间与学生合作探究时间,一般习惯按照先学后教的顺序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提出阅读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方向。比如“文中母亲的勤劳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作者笔下的母亲有怎样的品格?”、“作者为什么要感谢母亲?”等。通过分工合作,在自主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其次,教师要抓住引导的时机,当学生出现阅读障碍或语句理解困难时,此时是发挥引导作用的最佳契机,既能够保证学生合作探讨方向的正确性,还不会干扰学生自主发展,实现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益特点。
        四、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
        八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生活实际与阅读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技能。例如:在进行《社戏》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戏曲的理解,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看戏曲的表演的一些经历,说出自己对于戏曲的感受,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提供的素材引出本节文章的内容,为学生讲解关于社戏的一些知识。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学生展示一些现代的戏曲表演的舞台及演员表演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戏曲表演及观众观看的场景。然后教师为学生设计板书,让按照“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学习作者的多种表达方式,再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重点标注。对于文中的人物性格的进行分析,标注描述人物一些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物进行言行的描述,让其他学生来猜测人物的性格,并与本文作者的描述进行对比,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观看戏曲表演的感受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改变了阅读教学在学生中的印象,提高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而言之,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耐心给予学生指导。初中语文教师作为重要的领导者,应该给学生正确的指导方向,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能够收获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不断的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增强语文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教师应该及时查找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点,根据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不断完善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宇星.基于文化自信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张晖.初中语文“分层走班制”教学效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张楠.新课改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