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波
山东省乳山市实验中学 山东省 乳山市 264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探究性学习开始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则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思考、探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设置课堂问题引导、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创设生活探究氛围、构建直观探究氛围五个维度出发,全面地分析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路径。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具体指的是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并理解其本质内容、内在规律的一种策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把握该策略的基本特点和适用原则,合理且巧妙地运用到初中教学过程中去,以真正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意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是否主动地提出问题和质疑,是衡量学生探究性学习深度、效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根本上转变“以师为本”、“师道尊严”和应试教育等落后的思想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主动以真诚的态度和平等的身份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真正地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且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大胆地质疑,以不断地完善学生的思想方法和学习过程。
例如,在教授《相交线与平行线》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在课堂中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有着一定的限制,所以,笔者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课程开始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简单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笔者还会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对本节课程的理解,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成果。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笔者同样会给予学生们消化知识的空间,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会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疑惑,针对学生们的问题,笔者会耐心给予解答。这样,笔者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二、设置课堂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和起点,问题的巧妙设置和精心提出能够直接促使学生展开积极且主动地探究,深入到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意义和作用,全面地研读并把握数学教材课本,提炼出其中的重点、难点与要点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与思维来设计出集启发性、开放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来进行提问,创设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和冲突,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展开对问题和知识的深入探究,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整式的加减》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计算练习为主,但是长时间的计算练习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设置了课堂提问环节,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上课后,笔者先介绍整式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笔者再设置问题,每提出一个问题后,笔者都会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当学生们得出答案后,笔者再让学生们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结果,根据学生们的答案,笔者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知识薄弱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再进行强化。这样,笔者通过设置课堂问题引导,促进了学生的深入探究。
三、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合作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载体,能够在拓展学生自主探究深度、优化探究效果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主动推进合作教学方式的运用。首先,教师要基于对班级内学生整体学习、发展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来进行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确保每个小组的人数在4-6人且每个人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随后,教师则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在合作探究中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终获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本节课程笔者实施了小组合作探究法展开教学,很多教师在分组过程中会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分组方法会使各小组的平均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对分组环节进行了优化,如,笔者会提前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使每个小组的平均学习水平相同,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正式展开教学。课程开始后,笔者带领各小组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布置一些探究任务,任务下发后,笔者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深入分析课程内容。这样,笔者通过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创设生活探究氛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运用归宿,所以也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路径和载体,消除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地挖掘并搜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素材,将其与善学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再引入到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促使学生深入其中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笔者融入了生活元素实施探究策略。上课后,笔者先引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来分析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引导学生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笔者通过创设生活探究氛围,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构建直观探究氛围,加快学生理解速度
直观探究氛围的构建能够革新知识呈现的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思维和认知,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能和教学水平,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展开课堂教学,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再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和展示出来,创设直观且形象的探究氛围,提高数学课堂的生命和活力,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过渡和转化,不断加快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速度。
例如,在教授《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本节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直观探究氛围。上课后,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来判断相应的位置关系,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后,学生们的探究效率更高。这样,笔者通过构建直观探究氛围,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
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不仅仅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实效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说,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真正地具备科学的观念和创新的思想,把握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明确核心的理念和要求,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以促进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最终让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根本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西洪.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2):72.
[2]邵桥柱.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渗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