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曲兆佳
[导读]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曲兆佳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花都实验学校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语文知识并积极的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来,教师要注意经常正确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出发,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带着好奇、兴趣、情感去用心观察,深入体味日常生活,感受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日常生活的主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合理的进行创造。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小学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意义。日常生活课堂,会让文学作品的实际意义得以彰显,也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学习,透过语文学习体验世界的魅力。
        关键字: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日常生活与语文密切相关,所以说语文来源于日常生活,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许多内容都来源于日常生活,都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注意正确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积累日常生活素材,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得很多,这表明日常生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源泉,将日常生活与小学语文教学联系起来,能更好地向学生展示语文学科的价值与魅力,让他们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至关重要时期。但是很多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还不充足,他们的语文学习经验也很少,这就意味着如果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教材内知识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不了,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生活融合起来能够让小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抽象化的语文知识,又能减少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所以小学语文生活化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使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生活化
        教室目标是教学的主要方向,利用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科学预设,完成教学预设,最终达到需要达到的目的,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将课本的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具体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从课本中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熟练掌握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使课堂教学成为涉及智力、体能、人文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目标,使课堂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更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内容要求上,使得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通过多途径去获得,教师可以利用资源整合,丰富课程内容,达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现如今使用的语文课本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但语文课本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对教师来说,应本着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课标为基础,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挖掘,并对已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进行合理的联系和拓展,使学生能在语文学习环节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提升思想认识,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师可合理增加课外阅读的相关生活化内容。课后读物如同一艘船,载着学生从狭小的空间驶向无限辽阔的知识的海洋。课后阅读不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走向广阔社会生活的拓展。正因如此,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及时给予合理的指引,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角,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对自然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快乐成长。
        二、将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经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策略。这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被否定了,灌输式教学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展开。

语文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倡导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生活经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扩大教学活动,使之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去充盈自己的内心和完善语文学习的体系,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此外,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理念对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评价语文课程,既要了解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也要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不断完善教学环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别过分强调评估的筛选和筛选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走出评价形式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等困境,也要生活化。对评价主体而言,应从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形式,既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正确引导学生互评时,应将学生评价与生活评价相结合,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还可以是家长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创新性的改变。
        三、使课堂情境生活化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情境的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大多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学会利用这种联系让学生去记忆语文知识,为他们的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巧,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课堂教学要重视导入环节,语文学习要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原来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联系和搜索目前所学的新知识,进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完善语文知识体系,使语文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具体紧密相连,使学生对语文有一种亲近感,感到语文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问题,乐于用语文去表达自我,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求知的欲望。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技巧,使学生愿意去接触语文知识并乐于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想象力和文学理解力较弱,由于年龄、经验决定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无法完全脱离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所以教师不能让语文知识太过于抽象。因而,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绚丽多彩、声像结合、活泼生动、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轻松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来自生活,每一篇文学作品中都反映着生活。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促进语文教学意义的生活化,让学生们体会到文学作品的生活意义,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学习语文,通过语文学习感受生活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的趣事,为小学生们积累更多的语文经验,从而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过程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让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更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35.
        [2]马金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56-57.
        [3]刘向华.冯燕.还原小学语文的“生活课堂”[J].课外语文.2018(03):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