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李晓燕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李晓燕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小学     4766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小学生具有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在提升小学生阅读的教学中遇到了困难。如果要使学生全身性投入到语文阅读中,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更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策略去展开研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体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此外信息技术的加入,使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加以熟练应用,使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式逐步转变。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设计和组织,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训练,让语文教学的社会化功能得到凸显。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正在迎来巨大的变革时期,教师需要在改革教学中对提升课堂效果保持持续的关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新课标倡导的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是加强对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不到位,都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在这四个方面里,“读”就是指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学会识字认字,为文章阅读和写作做准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以阅读积累和文章理解为基础。因此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提升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交际能力。由此可见,良好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往往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氛围枯燥、无趣,不能完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阅读能力教学中差强人意,一些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阅读能力的学习是一个长时间努力的过程,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辛苦的脑力劳动。但如果教学目的不明确的话,付出的种种努力可能会有一部分是在做无用功,这就使教学成果大打折扣。如果长期看不到好的学习成果,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困难面前畏惧不前,丧失信心。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和教学内容量大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为了赶时间或者充分完成知识点的灌输,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只是将自己对文章的解读传授给学生,学生接受的也是教师的思想,对文章没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探究、理解、分析和掌握。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教会学生文章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增进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动性
        阅读氛围和学习环境也对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和谐、活跃、趣味的阅读氛围能够让学生放心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学习中,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充分发掘阅读乐趣和魅力,进而实现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阅读材料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不同学生对同一阅读材料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在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基础上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首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等到学生完成自主思考后,还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阅读,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思考的成果,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解答,实现共同进步,如果小组内成员都不能解答自己的问题,就可以向教师进行求助,或是在整个班级中进行讨论,教师在其中担负着指导和辅助职能。
        例如,对《金色的鱼钩》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根据文章情感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等到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还需要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学生们在提出的问题中,学会主动思考。在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在这种类型的问题辅导中,学生思考更深入,长期以往,学生就会有积极思考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三)引导质疑,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思维灵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拥有较好的学习成绩。思维僵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必须得到提高,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教学建议时,教师应结合阅读要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中,老师对讲解知识点可以提出有效的问题。也可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学生们在提出的问题中,学会主动思考。在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在这种类型的问题辅导中,学生思考更深入,长期以往,学生就会有积极思考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四)创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我会给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一文章时,教师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巧妙应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草原的壮丽风景作为课前导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入领略到草原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全面了解,有效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只有将学生拉到对应的场景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文章之美。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学生能进行阅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采用朗读模式,让学生进行大声的朗读,了解文章得有趣之处。做这件事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例如,为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老师增加了一个竞争模式,即组建小组让他们进行阅读比赛。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有较强的攀比心理,所以这个模式的建立加强了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在竞争中促进学生去参与到其中。时势造英雄,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其中的厉害关系。所以,当我们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将能使学生在相应环境中快速的成长起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任务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写出相应的作文,以便让阅读与写作教学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了基础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于语文的互通性,也有益于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黄裕珍.试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41(05):183-184.
        [2]姚畅.分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2018(7):171-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