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李增宁
[导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漫漫长河中的一颗颗明珠。
        李增宁
        靖边县第三中学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漫漫长河中的一颗颗明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传承。但是由于当今时代高考背景下的应试化教育,高中生学习古诗文有了一些限制。当今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更贴切的分析古诗词,并且根据考试大纲,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合理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高考背景下的高中顾问古诗词鉴赏。本文以当今高考为背景,分析当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关键词:高考背景;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引言:诗歌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高考的重要考察对象,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优美的,包含传统文化的诗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鉴赏能力,正是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的时候,随着近年来高考对古诗文的考察越来越广泛,基本的鉴赏能力已经不能应对高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已刻不容缓,我们的教学必须涉及到这些。我们要研究出更好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这是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目的。
        一、古诗词教学要旨
        (一)使学生热爱古诗词
        兴趣是最有说服力的内心体验,是学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如果学生没有持久的兴趣,那么他们的语文课堂学习将会黯淡许多。学生对于古诗词来说,兴趣尤为重要。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研究热情。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乐此不疲。古诗词的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学习行为。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生活阅历不同,他们在面对同一篇古诗词时,脑海中闪现的画面和内心的体验是不同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出自己的真切感受,从而获得高于文本的独特的感知,這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特征。另外,古诗词具有一种意境美。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要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使学生能够去品味古诗词,塑造古诗词的美。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当中,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例如教师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问学生们对哪个季节最热爱,从而让学生们陷入思考,投身到课堂内容中来。紧接着展开关于秋天的话题,让学生阐述秋天在自己内心中的模样,从而将学生带到古代文人的悲秋氛围中。随之道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悲秋情怀让学生自行体会。
        (二)教会学生朗诵
        人们经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古诗词的灵魂,通过读能够增强语感,提高鉴赏能力。读是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手段,是学生的眼、耳、口、鼻、心一齐参与的一种活动。对于古诗词,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抓好诵读。让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画面,让学生用或轻柔、或激昂、或委婉的语气读出情感。诵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领悟古诗词的声韵和节奏,诵读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艺术。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根据音节朗读。而“劝君更尽/一杯酒”则是根据语意来朗诵的。古诗词拥有强大的感染人心的力量,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控制朗诵的语速和停顿,如此学生才能准确地体会到古诗词中的情感。
        (三)讲解古诗词创作背景
        古诗词都确切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情和生活经历,一个古诗词作品若想学生能深入了解,最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经历。如在进行对辛弃疾作品的学习时,首先教师要将辛弃疾起伏的人生经历对学生进行介绍,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作品。
        (四)解析表达技巧
        诗人在创作诗词时,所运用的遣词造句、选材立意、情感表达等方法,指的就是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在作古诗词时,作者会借助一些表达技巧以达到更好地表现出自己情感的目的,常见的表达技巧有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学生如果能够了解诗词的表达技巧,则更能懂得诗词的内容以及情感。


        二、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结构
        要想突破高中语文古诗词所面临的困境,改变传统的以高考为中心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完善古诗词的教学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改革方面。要彻底改变跟着高考走,只讲述高考所涉及的内容这一错误的教学模式。重视高考考点是正确的,但同时更要重视对于整首古诗词的内容讲解,秉持着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古诗词的整体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接受能力。[3]同时也要重视深度教育,讲解不可像蜻蜓点水一般只停留在表面,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简单翻译出古诗词的意思,更要讲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创作这首诗词的动机与目的,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深刻的哲理内涵,真正培养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在教师的讲述与引导中,让学生真切理解上阕诗词的壮美场景以及下阕作者对于自己“早生华发”的无奈苦笑,理解着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的张力及其感染力。
        (二)改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想要突破困境,同样离不开学生的帮助。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固有观念,通过对古诗词深刻内涵的讲解以及对学生的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之后的学习生活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学习李白的诗词能够培养自己的浪漫情怀,学习杜甫的诗词能够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同时学习古诗词所培养出的文学素养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并会时时刻刻地产生作用。
        同时要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词的创作都是有着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以及其深刻哲理,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点,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课之前讲述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时的社会背景,既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这种讲故事的形式也能有效地提起学生的兴趣。
        (三)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古诗词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选名人轶事,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作品,深入地欣赏古诗词。例如,《长安晚秋》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写自己在秋风中看见的景象,抒发了思乡之情。“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一句就值得教师深入分析。在此,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西晋时期,吴郡人张翰因为见秋风起,心中泛起了“莼鲈之思”,于是毅然辞官回乡。吴江古名“鲈乡”,张翰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自幼饱尝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中。后来,不少诗人受到张翰莼鲈之思典故的影响,来江南感受莼菜鲈鱼的美味。尽管这莼菜和鲈鱼并非他们家乡的产物,但他们也常常借题发挥,抒发思乡之情,把思念故乡的情感和莼菜鲈鱼联系在一起。听了这个故事,学生就能理解其中的思乡之情了。
        (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
        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描述和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有很大的区别。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教学反馈信息,解决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意境和诗词内容的困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局限,不能尽善尽美对古诗词进行理解。因此充分有效的合作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教学《采薇》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区分诗词中两种不一样的“忧心”,教师可先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合作进行学习这首诗的二、三段。通过交流学习这两段,学生就可以理解一种表现思乡之愁的“忧心”是距离上的,另一种表现思乡之愁的“忧心”是时间上的。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鉴赏近来在高考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们主动学习古诗词,从而将古诗词传承下去,这是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是高中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晓霞.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复习及效率提升方式分析[J].知识文库,2018(1)
        [2]张金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分析[J].高考,2017(36)
        [3]朱春芳.浅谈如何上好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课[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