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 刘健华
[导读] 在我国小学的语文教育领域,阅读教育目前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刘健华
        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255130
        简介:在我国小学的语文教育领域,阅读教育目前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为了逐步提高小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充分利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替代以前的灌输教育方法。本文对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希望可以对于广大教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问题;语文;小学;阅读;应用分析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如今,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渗透了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在提升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对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以往主导讲解为主的方式,再加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为了改善以上现状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未来更加深入地语文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缺乏师生互动
        语文学科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促使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和掌握,并逐步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水平方面。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能力和年龄,他们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上。再加上,教师在课程中极大地忽视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小学生在获得课程知识方面大多是被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很少能获得良好的阅读感受和阅读经验,无法逐步提高自身的阅读知识和水平。
        (2)过分重视知识灌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授语文课程时,教师们过多地关注知识的灌输和教学活动的完成。他们直接将课文的内容分为几个自然的段落,加强对每个句子的研究和分析,忽略了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完整性,并且不了解小学生的水平。这种方法很难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学生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文本的句子和词汇,但是他们对文本的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却很差,很难掌握其本质。这种情况将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3)忽略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对于语文文本而言,每个自然段落都很难脱离文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在段落之间还是句子之间,它们都在上下文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自然的段落对于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各个段落的重要性,很容易引起对文章主要思想的误解,这使得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变得困难。
        二、基于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合理设置问题
        在传统教育中,课堂教学都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其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获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效率也对学生学习效率产生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做好教学工作,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在语文课堂实施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则是备课,在备课时教师需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去准备相对应的教学课件,还需要按照不同班级学生需求去调整授课形式和难易程度,这样确保每位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达到高效课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融入问题教学法时,为了将其优势和作用发挥出来,要在备课时将教材所有内容和细节都熟悉到位,再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去设置几个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去开展小组讨论。

在问题设置时,要注意探究性和趣味性原则,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问题,以及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将问题的重难点解答出来等等,只有遵循了问题设计原则,才能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情境中,达到显著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倘若你自己就是这只乌鸦,你想喝水,在瓶子很深的情况下,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喝水呢?”用问题去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纷纷开始讨论,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文赏析结束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是这只乌鸦,碰到的水瓶比这个要深得多,怎么也填不满,你们该怎样做呢?”问题设置除了凸显出趣味性,其也具备开放性特征,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回答问题,而答案标准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式教学法促使每位学生都能顺着问题的梯子一步步深入语文课堂,只有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2)以学生思维方式为基准提问
        在当前语文课程的具体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小学生必须有意识地参与语文阅读活动,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快速地学习大量知识,并确保这些知识能够被广泛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思维方式为基准提问,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确保学生科学有效地分析问题,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他们的阅读思维,并允许促使他们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基于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课文内容,找出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然后,教师应给小学生一个机会,以探索答案的特定内容以及特定的知识文本。在文章末尾,让小学生清楚地理解作者的真实心情。在执行教育教学任务时,教师应根据文章中的实际情况和文章的中心句子,让学生们根据文本内容表达看法。经过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阅读经验,并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阅读水平,让他们积极地思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效地保证他们的参与有效性。
        (3)积极开展小组讨论,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机会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这种教育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当前的语文阅读课程中,这种方法的使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含义。教师应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定期组织小学生自觉参加协作讨论。在这种气氛下,小学生阅读的热情和意识将逐渐增强。
        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教师这样问:“同学们,想看雪吗?”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想。”教师播放大雪纷飞的课件让学生看,孩子们坐得可端正了。看完后,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同学们赶紧在小组里交流、讨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纷纷抢着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有的说:“它们在雪地里干什么?”有的说:“一群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呀?”等等。教师笑着说:“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答案,我们现在自由朗读《雪地里的小画家》就知道啦!”就这样,学生带着一串串的悬念展开合作讨论,在书中寻找想要的答案。
        三、结语
        小学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语文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语文素养。在此过程中,阅读活动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只有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才能掌握语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创造了一个和谐活跃的语文阅读环境和氛围,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并增加了他们的真正热情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玉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叨.课程教育研究,2019(7).
        [2]叶一芳.浅议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叨.当代教研论丛,2019(4).
        [3]崔玉文.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