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尖措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 813199
摘要:科学不断的发展进步,给教学也带来了全新的活力,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而且新型的教学方法也为现代教学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一些知识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现代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其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体现着自己的魅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信息技术可以更为直观的将知识展现出来,学生更能容易理解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小学语文知识产生独特的魅力。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教学优势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生动、丰富快捷及人机交互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教学优势。(1)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融合,能为学生创设出更为精彩、生动、形象的具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在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引领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2)能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语言、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但是针对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就很难进行准确的描述和精准的转达。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能很轻易的解决这一问题。(3)能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新型的教学资源。这些新型教学资源的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极大的拓展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更突破了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最大的动力,一切的行为活动都决定于兴趣,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高效、高质量的进行学习。而在语文课堂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之中的心理特征和认知作为基础,从而对教学之中的某一篇文章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工作,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自行的、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然而由于应试思想的渗透,逐渐淡化了其他思想,一切只以应试为主,取得好的成绩就是好的教学方式,进而就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就让原本能够让学生思维得以扩散的一门学科被考试的思想所束缚,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产生兴趣。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对一些文章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让原本枯燥的文章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之下变的生动具体,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
(二)优化课堂导入形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导入就是一堂课的“开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如何把握好这个“开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要善于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导入形式,和传统的复习导入方式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导入,可以借助教学视频、flash动画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形式,启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提高导入效果。例如,在《景德镇的瓷器》一文的教学中,在导入时,为了让学生对景德镇的瓷器有更加直观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给学生直观地展示不同角度、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景德镇瓷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景德镇瓷器有直观的认知,提高课堂导入效果。
(三)使用微课教学法,营造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具有较强的教学针对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并在此过程中,营造具有高效性的语文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强烈的情境沉浸感,让学生更为形象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微课教学,提炼出语文教学的精华,并在此过程中,更为精准地表达语文教学内容,真正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文字,简要介绍以下情境:一位学生在走路的过程中,不小心踩住另一位学生的脚。他运用两种语气进行表达。第一种语气:他生硬地说道:“对不起,是我踩到你了!!”第二种语气:他轻柔地说道:“对不起,同学。刚才是我不小心踩到你了,疼吗?实在抱歉!”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你们接受上述语气中的哪种道歉?为什么?”学生积极地举手说:“喜欢第二种道歉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说话语气轻容,而且更为真诚!”通过运用微课,教师精准开展语文教学,真正让学生沉浸到微课创设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授课,创设教学游戏,提升识字效率
众所周知,与其它语文学习内容相比,识字学习相对枯燥乏味,也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耐心的极大考验。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猜字游戏,让学生真正享受游戏的快乐,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授《一匹出色的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中的互动机制,让学生结合本课中的字形以及字意,猜测相应的字谜,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引入奖励机制,奖励答题数量最多的学生一个漂亮的小本子。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的谜语:“水面一层皮!”小燕积极地举手说:“波!”多媒体发出:你真棒!多媒体在此出设:“一匹奇怪的马!”小左说:“骑!”多媒体在此说道:“两把火,一根毛!”萧赞说:“毯!”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字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享受识字学习的快乐,提升整体的识字教学效率。
(五)提高审美情趣
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对“美”的理解还不到位,许多学生在心中有想表达美的意愿却常常在表达时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他们对一些事物没有直观的感受,所以如果想让他们进行美的表达相对较难。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许多场景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去观看,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将真实的场景放入到多媒体中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美的体验。在讲授《拾贝壳》课文时,就是概括描写海边的情景。那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金光闪闪的贝壳,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授课时教师打开课件,展示海边的美,启发学生想象,看图说话,孩子在视图面前,兴趣盎然,想象的翅膀在海边尽情的遨游;通过视图的展示,学生悟情,入情,动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讲到孩子们喊着,跑着,跳着时,教师就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孩子们的表现,他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先让学生说说文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在拿出实物-贝壳,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内地,对贝壳了解少,当贝壳呈现在他们的面前时,教室里一片惊喜声,让他们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培养能力。我国的语言文字优美动听,琅琅上口。一段段文字在孩子们的深情并茂的朗读中,在丰富的想象中,在信息技术媒体的作用下,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历程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不断融合发展,要提高教学效益学生必须接受新的教育形式,老师也需要不断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多媒体的别样冲击,促进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当然,教师也要注意方法,避免学生过分注意精美的多媒体制作而忽视内容本身,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要讲求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吸收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兴趣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素丽.信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对策刍议[J].考试周刊,2019(63):30.
[2]周永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2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