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   作者:覃润铭
[导读] 应急管理工作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应急管理工作的防范、应急和善后等三个环节,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为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广西南宁高新区应急管理局    覃润铭    530007

摘要:应急管理工作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应急管理工作的防范、应急和善后等三个环节,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为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防范;应急;善后
        引言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应急管理部门整合了原来的安监、应急、公安消防、民政救灾、国土地质灾害防治、水利水旱灾害防治、农业草原防火、森林防火、地震应急救灾等职责正式挂牌成立。客观地说,应急管理机构运转近两年来,在事故防范、应急响应、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正朝着改革预期目标不断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应急管理工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即:防范、应急和善后。第一个环节是防范,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把防范工作要做在前面,把防范工作做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才能有效减轻应急工作和善后工作的压力。第二个环节是应急,也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关键环节,要及时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第三个环节是善后,善后就是发生事故或灾害以后对生产、生活、自然环境等的评估和监测,对事故的调查处理等,目的是恢复正常秩序,分析事故原因,避免类似事故和灾害再次发生。这样,三个环节的工作就形成了首尾相连、循环往复、持续改进的管理闭环,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1.防范环节
        应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做好防范工作。
        1.1政府部门强监管、严执法
        最近两年,应急管理部要求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强监管,严执法”专项行动,目的是提醒、警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倒逼企业重视安全生产。通过两年的专项行动,全国总体的安全生产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好转,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事故发生率、伤亡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长远和整体看,强监管、严执法是营造公平、法治、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对营商环境是有积极作用的。
        1.2企业做好危险源识别与评估
        对各类企业、各个领域的各类危险源,我们一定要督促企业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管控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科学地把它们识别出来、并严格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它们风险等级,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1.3企业做好危险源监控与预警
        把危险源识别出来,评估风险等级以后,就要对危险源做好监控和预警工作,监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人员监控和设备监控,预警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人员预警和设备预警,单靠人员或单靠设备都不够可靠,因为人员有可能疏忽大意,有可能临时离开监控室,也有可能打瞌睡,设备有可能发生故障而失灵,所以,只有把人防和技防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危险源监控与预警的工作。
        1.4做好企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多次叠加引发的。换句话说,只要避免人的不安全的行为,物也处于安全的状态,那么,事故就是可以避免的。其实,物也是由人来操纵和控制的,所以,归根到底,人是避免事故的最主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把企业一线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到位。可以借鉴交警的做法,把事故现场及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制作成视频,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观看,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培训的目的是让相关人员掌握一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隐患排查能力,但如果安全意识跟不上,这些能力是没办法发挥作用的,只能意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具备,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1.5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客观地说,要做好防范工作,单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广泛发动群众,举报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做好防范工作。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20年共受理各类举报案件七千多起,发放举报奖励金额四百多万元。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三点:一是建立和维护好举报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二是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与举报人签订保密协议,打消举报人的思想顾虑。这个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2应急环节
        2.1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三类预案既要横向衔接,也要纵向衔接,也就是说,三类预案相互之间要衔接,而且必须上下衔接,本级政府各类预案要和上级政府对应的预案衔接,还要和本级所辖各企业对应的预案衔接,编织好各类风险和隐患的分级防控、分级处置的无形网络。同时,为了增加预案的可操作性,还要通过每年的实战演练,使预案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能够熟悉掌握预案的工作流程,提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处置能力。此外,还要对演练整体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找出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使预案在今后的工作流程中更加顺畅,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2.2做好应急体系建设
        2.2.1应急指挥中心
        该中心承担了应急指挥、调度和协调的功能,必须确保其功能的完善性和先进性,要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把事故或灾害的现场状况、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应急力量等信息及时传送到指挥中心,为指挥员做出应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同时,做好指挥中心的值班值守工作,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每班不能少于两人,一名带班领导和一名值守人员,并且要熟练掌握应急报告流程。
        2.2.2应急救援队伍
        目前,很多地方的基层应急队伍主要由消防大队人员兼任,在消防救援方面是专业的,但是要保证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救援也要同样专业,才能达到应急救援的要求。所以,要加强基层应急队伍的日常训练,训练内容要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形成专业精湛的救援力量。同时,还要建立应急激励机制和后勤保障制度,使他们在工作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2.2.3应急物资保障
        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应急物资储备往往不足,不是数量缺乏,就是种类单一,起不到应有的应急保障作用。从新冠疫情爆发时口罩严重缺乏,就可以看出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基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应该加以重视,要把应急物资采购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安排专人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确保应急物资始终处于正常的、适用的状态。
        3善后环节
        3.1调查评估
        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此外,要认真落实事故调查的后续评估制度,即在事故发生一年后,要撰写事故调查评估报告,对事故企业一年来的整改情况和整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发生的灾害类事件,也要进行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和调查评估。
        3.2严格落实惩诫制度
        一是公示,一般是在本级政府的局域网站公示,可以让更多的人引以为戒,也可以更好地倒逼企业抓好安全生产,避免事故发生,败坏企业自身的形象。二是市级政府的“黑名单”。这种制度对企业的倒逼作用更加显著,因为上了黑名单就意味着企业在各领域的“福利”如:资金融通、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财税扶持政策等被取消,直到退出黑名单为止。
        4结束语
        总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应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从各个层面、多个角度实施综合监管,才能更有效地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和灾害事件的发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好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强化应急管理中预防准备工作[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05):62-63.
[2]杨月巧.新时代应急管理机制体系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2020,15(06):27-29.
[3]周赛保.加强改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J].新湘评论,2020(10):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