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措施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   作者:吴敏
[导读] 最近几年,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出现,一方面为消费者的身心带来了损伤,另一方面为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以及重视。在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若没有采取合理科学的控制措施,将会导致爆发更加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无法保证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

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    吴敏 530299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出现,一方面为消费者的身心带来了损伤,另一方面为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以及重视。在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若没有采取合理科学的控制措施,将会导致爆发更加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无法保证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对此,本文首先分析食品供应链,然后介绍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来源,最后分析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供应链;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措施
        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以及购买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逐渐提升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为了确保食品的正常供应,大部分生产企业开始构建供应链模式,提高食品生产销售的稳定性及有序性。因为食品在生产加工等流程中具有较多且复杂的中间环节,只要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不良社会效应。所以,采取各种方式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性,确保食品供应链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每个食品加工企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食品供应链分析
        食品供应链指的是从食品的生产者到消费者中间各个环节经济利益主体构成的整体。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对应的主体分别为原材料供应商、生产食品的企业、加工食品的企业、物流运输企业、零售商、消费者。通过分析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经济主体可以看出食品是否可以安全的从农田、养殖场到餐桌上,气候、运输方式等因素都会带来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为食品供应体系带来影响,最终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安全[1]。
        二、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来源介绍
        (一)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人民群众日常使用的食物大部分由各种农产品通过加工而制成的,土壤、水源以及肥料是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的必需品。种植者为了提产增效,缩短种植时间,经常会使用各种化肥,在使用不当时,化肥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会直接渗透到农产品中,导致农作物品质不良,不管是人们直接食用,还是加工后食用都会使食品中存在安全风险。
        (二)食品生产加工条件存在的安全风险
        首先,食品生产加工条件不符合各种要求。食品的种类相对比较多,生产加工条件也各不相同,多数食品在正规、符合生产要求的流水线上加工,也有少数食品是在小作坊里加工而成,小作坊生产出来的食品存在较高的风险性。部分企业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按国家相关的食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没有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查,无法保证食品安全性,并且也没有定期对生产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至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其次,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部分食品加工厂会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影响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优化食品的口感以及色泽,使食品的保质期更长,是生产食品过程中必备的原料。但是,少数食品生产企业不考虑消费者身体健康,为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过度添加食品添加剂,后果可能导致食用的人身体出现问题甚至患上疾病。
        (三)食品运输环节存在风险
        食品企业在运输产品的过程中,大多数使用自主物流,不具备专业物流公司的运输经验,并且运输资金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仓储运输技术,为食品供应链的运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四)食品销售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的销售渠道有很多,其中包含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超市具有相对比较严格的管理,对食品的加工地以及产地等信息审核十分严格。然而,依旧会有一些滞销产品不能及时进行处理,最终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农贸市场以及零售店大部分为个体工商户,其自身的进货途径相对更加复杂,货源品质无法得到保障,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难以分辨,容易影响其自身的身体健康[2]。



        三、供应链视角下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措施
        (一)强化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监督以及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在根本上掌握好食品质量问题,避免一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进入到食品加工中。现阶段,最常见以及有效的方法为根据HACCP原理,全面分析原材料、重要生产环节以及影响食品安全的人为因素,明确加工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构建健全的监控程序以及标准,运用科学的纠正措施,开展风险分析以及管理工作。运用HACCP原理能够有效解决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最大化降低为消费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优化生产条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一点需要优化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定期对厂房、生产设备等进行消毒以及清理,避免在生产食品时受到污染。第二点,需要提升对食品添加剂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构建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根本上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不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查食品中添加剂使用的含量,对于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的食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处置,并给予生产企业一定惩罚,对于屡教不改地采取停顿整改的措施,使生产企业明白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企业也应积极关注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工作者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第三点,不断强化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水平。企业需要安排工作者开展职业培训,培训合格方能上岗,制定奖惩制度,强化工作者自身的安全意识,避免由于工作者操作错误出现食物污染问题[3]。
        (三)加强对食品运输环节的保护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在食品运输环节中,企业需要对一些容易变质的食品进行格外保护,运用科学的保管措施,避免食物在销售前出现变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全面控制运输环境,防止阳光直照,保证温度以及湿度适宜。特别针对近期多地冷链食品出现的食品检测出核酸阳性问题,运输环节应严格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规范处置。另一方面需要对运输工作者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在装卸、配送、储存食品的过程中,需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外包装导致食品变质。运输工作者应当保持个人卫生,运输过程中应当配备消毒用品 、酒精类洗手液和纸巾,用于进行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确保运输环节中不会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
        (四)建立信息化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水平,打破不同环节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参与到供应链中的企业也可以即时共享信息,建立食品生产、运输以及销售一体化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对食品的关键信息进行存储,一旦某个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立即溯源,查找信息,锁定流向,及时召回,防止出现“漏网之鱼”,减小为消费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前预测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及时根据相关因素,找到主要负责人,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一时间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保证消费者自身的身体健康[4]。
        四、总结语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于每名消费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和其自身的利益有着直接联系,市场监管部门以及食品供应链企业需要积极承担自身的职责,按照国家的各种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监管部门要积极促进食品供应链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各个生产环节开展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心,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晚春东,沈小榆.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20,v.40;No.330(2):79-87.
[2]晚春东,王雨佳.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调控投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5):215-221.
[3]邓云,王华.供应链视角下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分析[J].江苏商论,2019,(10):3-9.
[4]朱冬燕,姜方桃,陈晓艳.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投入的博弈分析[J].现代食品,2020(1):151-155+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