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   作者:陈龙
[导读] 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美国单边主义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传统的对外贸易严重受挫,但促使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增长,部分地区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暴增,出现跨境电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相当一部分本科院校开设的有跨境电商的相关课程。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陈龙

摘要: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美国单边主义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传统的对外贸易严重受挫,但促使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增长,部分地区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暴增,出现跨境电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相当一部分本科院校开设的有跨境电商的相关课程。但是很多学校的跨境电商教学缺乏实践平台,只有理论教学,这就迫切地需要新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市场需求,弥补市场缺口,制定出对学校、企业、社会或者政府都有效的的三赢教学模式。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三赢教学模式
        前言
        近几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点。尤其是出现新冠疫情后,更是突出了经济活动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颁布相关政策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的信息共享、智能物流、风险防控以及电子通关等监管服务体系的建设,适应国内国外经济双循环体制,跨境电商也进入全面加速发展时期。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行业人才需求,但人才的供给却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又无法快速的适应行业的发展,造成教产脱轨。以上种种短板限制了跨境电商人才的有效供给,也是制约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需要对我国的跨境电商人才培育模式进行创新,建立新的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育模式。
        1.当前我国的跨境电商发展及相关人才供需现状
        目前跨境电商产业正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发展潜力大。跨境电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协商、达成交易、进行跨境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是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一种创新和升级。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全新的外贸形态,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实现国内外经济双循环体、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在国外相当一部分国家疫情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传统外贸活动受限进一步凸显出跨境电商在促进数字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中的重要一极。
        自从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代表的一系列开放政策的出台,伴随着《电子商务法》的政策保障,我国跨境电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从2015年开始,我国跨境电商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15年至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0.78%;同期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占我国海关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15年的0.15%上升到2019年的0.59%,相对于我国货物国际贸易总规模来讲,跨境电商所占比重是非常小的,表明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但高等院校及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期,跨境电商毕业生数量少,质量也参差不齐,人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跨境电商业务越来越多元化、精细化,单一的电子商务、国贸、计算机或外语人才已不能满足相关企业需求,急需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2.现有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外贸岗位的招聘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知识、能力、素养这三个方面。企业对应聘者的综合知识要求相对于能力与素养来说较少,主要是具备外贸知识或跨境电商平台知识。而对能力和素养的要求较多。这也间接的要求学校在教学方面应注重能力和素养的培育。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式:
        2.1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培训机构自身运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联合培育的质量。


而目前国内大部分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并没有自己的电商项目,仅仅以理论的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没有结合实际的跨境电商项目,无法与学校教学形成优势互补,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达到通过产教融合来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学生无法找到其满意的工作。
        2.2高校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学校和软件开发公司的合作模式,缺点也较为明显。学校以培养应用型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目的,但往往技术类公司并没有自己的跨境电商实际运营项目,开发的软件往往只是在形式上模拟跨境电商平台的项目运营和操作。学校购买了软件以后,学生们只能进行虚拟的项目操作,既浪费了学校的财力、物力,也耽误了学生们的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软件与现实操作相差较大或者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的更新换代,学生们无法在项目中习得实战的技能或经验,自然也就无法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
        2.3高校与物流公司合作。学校和跨境电商物流公司合作过程中,资质好一点的物流公司还有实力提供部分优质的实习岗位,但实习的领域相对集中于跨境电商低端环节,如物流管理、仓储运输等,而对跨境电商所涉及的其他领域,比如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管理,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无法进行有效地参与。而未来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要求学生们拥有全产业链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是要求学生们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这一点很难有物流公司可以给到这个机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相对有限。
        3.针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在学校方面,一方面是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方案。深化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根据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定跨境电商相关专业课程;在一定情况下也可实行定向培养,例如阿里巴巴与浙江大学的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的定向合作,学校培养的人才为其企业独家服务。另一方面要引入跨境电商企业培训科目相关内容充实到学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中,鼓励教师参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加强教师对实际市场的感知能力及对跨境电商整个行业发展的认知。
        3.2在企业方面,企业应积极参与当地学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对跨境电商人才知识素养及综合能力的要求。并且在企业内部专门分配若干职位用于学生的实习及操作实训。也可以安排企业人员担任实习生导师,进行业务全流程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掌握跨境电商的基本工作内容,掌握主要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技能,提高实习品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3将1+X证书制度融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中,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新型模式,激励学生在完成学历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目前,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可以有机集合“1+X”跨境电子商务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并且通过“1+X”课程与职业资格相结合的模式,在实地通过跨境电商真实平台、技能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让学生在理论中了解实务,为其树立成为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自信心。也可以通过相关公司平台或者赛事主办方联动线上线下各项事宜,为学生考证、赛事举办提供方便,例如河南省新道公司的1+X模式,将课堂-赛事-技能证书-工作岗位结合在了一起,使的课证结合得到全面完善。
        结语
        跨境电商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毕竟得到有力支持,也为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体制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的发展将更加的多元化、精细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金典,吴莹润,胡玉婷,吕成章,孙杰.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21(02):178-179+183.
[2]欧雅,杨艳.“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24):38-40.
[3]刘洁,赖永晖,龚芳.“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跨境电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114-116.
姓名: 陈龙(2000.06),男,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学生,本科,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