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晨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保定 071002)
摘要: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中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与研究需要讲究方法。如何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将其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是学术研究的关键。本文通过联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知识,将研究范式和社会实践充分结合,分析在本学科中所体现和运用到的方法论知识,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术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社科方法论;实践
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写论文,更是一种情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属于交叉边缘学科,需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两个字概括为“专”和“泛”。研究生的基本功就是“读文献”与“写论文”。其实,读文献与写论文首要是学会找问题,带着问题做学术会事半功倍。提出一个好问题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就像扣扣子,如果第一个扣不好,剩下的就会错位,前面的扣子就白扣了。
创新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术创新的前提是对基础学科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作为硕士研究生,必须对所学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基础上进行创新。目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不同学校所属院系是不同的,毕业后可以选择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或者管理学硕士学位。该专业简单说就是以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三大门类学科为理论基础,运用经济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领域现象的学科。需要一定数学基础,入门较难,但入门之后深入研究相对容易。
关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术研究当然要有规范。科举考试就是典型的例子,“八股文”在古代确实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到了现在,写论文更需要格式与规范。从彭玉生老师的文章中,可知论文写作总体来说由八个部分组成:“问题与文献、假设与测量、数据与方法、分析以及结论”,八个部分环环相扣,如何运用这八个部分,就需要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老师讲过强烈的问题意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具有问题意识非常重要。笔者在学术研究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貌似能够提出很多问题,但是深入研究后劲儿不足,存在严重的“虎头蛇尾”现象。
这八部分中问题、文献、假设还有方法、分析、结论定为理论部分,测量、数据是实践部分,笔者认为实践是论文写作的灵魂。因为理论中的假设应该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学术研究的指南针更是方法论,真的可以指导克服许多困难,不仅是学习与工作,生活小事都可以从中受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越发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马克思主义开启了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毕竟这个社会是由众多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独特的强大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本身有很大的复杂性,它不像数理化那样讲究精确规范,它是客观的,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不会改变本来面目,是从主观心理对客观事物的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本身就是对社会的实践和干预,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读文献重要,实践更重要。读文献也是学术研究中一种实践。本文围绕“如何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术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术研究中的意义。
一、理论学习要树立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可大可小。笔者的祖父和父亲就教育笔者要努力学习,同时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不要拘泥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需要实践,也需要做研究时树立远大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诸如读研是为了什么?如何创新?这些基本的问题,也可以是宏观的大问题。理论如果没有目标指引就没有动力的源泉。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是理论学习的目标。作为新时代的硕士研究生必须站到学术前沿,有远大的目标,洞察捕捉到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的大事,紧跟时代潮流,方可引领走向成功。
解决问题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目标,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之前的重要步骤和任务。科学实践贯穿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在选题立项中的运用表现的尤其突出。必须知道选题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所有的这些都需要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指导,还有就是是科学实验的帮助。树立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具有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硕士研究生,杜绝假大空,追求真善美。
二、对专业实践调研与理论学习进行反复总结对比
专业学术理论来源于国家、社会与个人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就像农民群众耕种田地,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收割?二十四节气给出了答案。很多农时知识都来源于祖祖辈辈的实践经验。学驾驶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只学理论脱离实际操作是行不通的,驾驶就是一种熟练功,需要长时间的操作。论文写作和学习驾驶是一个道理,需要基本理论的学习,同时也要进行操作包括分析数据、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人的正确思想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在专业学习中,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只有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教育经济与管理的问题和现象的本质规律。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既要懂得重视总结读文献的经验、师哥师姐的经验,更要重视总结自己的和现实的经验。脑子转一转灵活一些,不要死搬硬套,不要被他人牵着鼻子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应对。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认清客观事物,即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决不能凭空捏造和信口开河。查阅文献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写论文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学术研究眼光不能太狭隘,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学习教育经济与管理,不能只关注管理方面或教育方面,同时也要关注经济领域上的国家国际大事儿。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一个整体,不能过度关注某方面、某部分知识,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在撰写论文和日常学习生活中检验与发展理论
学术研究中验证假设,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纸上谈兵”。在理论范围内不能解决,可能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放一放答案自然出现。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和偶然性的,实践和理论都是发展的。可能老师、同学们偶然的一句话就能点醒一头雾水得自己,让自己在更高的地方俯瞰这个世界。
作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习者,要意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这根绳子不放松,否则就会掉下可怕的“无敌深渊”;同时要科学辩证对待,灵活应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导学习生活的一种科学理论,它渗透于生活与工作学习中的方方面面。笔者真的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方法论贯穿于学术研究过程中各个步骤,本文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术研究整个过程的影响谈了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成功来源于精准的勤奋,而非平庸的忙碌”,对于学术研究还需要不断的实践与规范研究,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术研究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 2018.
[2]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习近平, 2016.
[3]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潘懋元主编, 2001.
[4]黎军,宋亚峰.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