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及其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 周瑞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周瑞
        哈尔滨石油学院  15002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担。”大学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技术问题,它更应是教师的“理想信念、育人情怀、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的综合展现”。大学英语教师同其他课程教师在政治方向、价值追求和根本使命上是一致的,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因此,思想政治(下述简称思政)素养也是大学英语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大学英语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提升策略;
引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中国英语等级量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为指导,以大学英语课程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切实增强大学英语教育的时代性、实用性和思想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知识能力、良好道德修养和较高政治觉悟的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3月15日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信中说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现在的“后浪”青年们肩负着祖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使命,在他们的受教育过程中做好思政教育,是每一个学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都应重视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型语言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引领和价值观念培养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铸魂育人功能。
一、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英语课程不但学习时间很长,而且学生人数众多。因此,高校英语老师在进行语言知识授课时,渗透“思政育人”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许多高校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积极性低。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使学生发现中华文化的优势和特点,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由此培养出的毕业生会更加受用人企业的关注
二、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足
        从整体上看,大学英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身专业水平扎实、拥有较强的语言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上的有效发掘设计和提高自身育人能力方面还有极大提升空间。一些教师缺乏新媒体素养,未能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不能主动抢占网络育人新阵地,依托课堂教学,结合线上教育,着力打造一体化育人新平台。教师知识更新慢,缺乏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知识,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课堂规范性训导和结论性灌输倾向明显。
        (二)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大学英语不仅是语言技能课程,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责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是教书匠,还是文化使者和立德树人的实践者。大学英语教师既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术操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品格。但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师考核评价、职称晋升和培养进修制度尚缺乏这方面的操作性规定,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个人专业发展,忽视应尽的社会责任。一些学校常采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考研率等评价方式,忽视了大学英语育人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隐蔽性。

以考试为目的大学英语教育使得教学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价值引领不足,大学英语教学出现知识汲取与人文品格塑造的分离现象。此外,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还缺乏有效的条件保障和良好的社会舆论支持。一直以来,“英语作为‘工具学科’的‘从属’地位就一直没有改变过,甚至被认为没有专业,科研、创新似乎与英语教师无关,自然而然地也就不必奢谈什么专业发展了。访学、进修、国际性学术交流等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既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需求侧”,更要改进和加强大学英语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供给侧”。
三、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提升策略
        (一)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传授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格,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引导,用教师自己良好品质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更注重“授业”,在课堂上认真教授语言知识,深刻剖析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多种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但却逐渐忽略了课堂思想育人的功能。大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首先自身应该思想过硬,一方面,自己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关心国家时事,用先进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观,在教学过程中滋润学生心灵;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大学教师思想教育,邀请优秀思政教师对本校大学教师定期开展思政讲座,观看思政题材纪录片等方式加强教师思政教育,使大学教师成为知识与正能量的化身。
        (二)增强专业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概念出现之前,专业英语教师习惯于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加上长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能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甚至有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干扰了专业课的教学。因此,开设“思想政治课”的关键是让专业英语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文化并和国际比较,充分、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逐步提高学生对实施和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三)提高专业英语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能力
        要实现“思想政治”与“专业英语”的有机结合,专业英语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教师应该研究学生成长的不同特点,提高设计和开发专业英语课程与教材、教学和管理、评价、反思和发展的能力。目前,大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大都是以行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材。它涵盖了英语的基础知识,也接近生活。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反复学习教材,既要完成对常规知识的解读,又要挖掘其思想政治内容,还应抓住时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束语
        思政教育对于高校英语老师来说,目标是在高水平英语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高校英语教师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模式的选择、教材的选择、任务的确定、育人目标的渗透、国际视野的拓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思政与教学同步进行,最终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实现协同教育的不断深入,提升自身思政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元芬.论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6):48-51.
[2]康春光.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校园英语,2020(50):15-16.
[3]席慧琴.“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9):69-71.
[4]翟婧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07.
[5]陈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4):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