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苹 潘晓玲 毛沙 孟祥蕾
重庆师范大学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而小学低段又是为学生学好古诗文奠定基础的阶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相对狭窄,阅历浅,因此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目标要求相对较低,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以上特点和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而且古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字:小学低段;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词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如何让小学学生习古诗、热爱古诗, 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历来众说纷纭, 并且存在很多难点, 本文就此展开研究讨论。
二、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低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图画阅读”“注重对字词的教学”基于课标的以上要求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近年来互联网和科学技术迅速兴起,知识共享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的强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因此在新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大量增加,体现出对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建构。小学低段的学生记忆力较好,对背诵古诗名句很有热情,他们还喜欢图画等新颖、趣味性十足的内容,另外对课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上述的学生特点展开教学,从诵读、背诵中以古诗的韵律感染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引导学生们品味古诗文的意境,借助课外赏析来拓展学生们的涉猎。
三、教学策略
策略一:重视朗读,在反复诵读中体悟情感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表达出来,通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丰富,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思想感情。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静夜思》,但他们不可能读出《在大海中永生》的悲痛,《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要想一开始就读懂诗歌,读得多有感情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策略二: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小学低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特别是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可能连基本的字都不认识,何谈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了。如果在此阶段就拔高要求,要求他们像高年级那般在快速直接理解掌握诗文字面含义基础上深挖其他意义的话,学生多半不容易完成,并且易抹杀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可能引起对学习的恐惧。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古诗教学中,不应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认识到学生发展水平,更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任务应该是理解一些重点词句和古诗文的大意即可。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趣味性的,例如,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灵活适当的借用多媒体工具以及运用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多种方式导入等,争取使导入变得更有趣味性。同时,在驾驭课堂时要灵活处理,内容要丰富,但不必面面俱到,不需要挖得太深,尤其是针对刚入学的小朋友。最为重要的是切忌“满堂灌”,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实践证明整堂课如果都在教学新知识,是一种非常低效的行为,吃力好还不讨好。
策略三:分析意象,体会意境
古诗的内容大多数都不是小学生阅历中的,有些与他们的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古诗词教学更加直观,更容易突破时空的限制,较容易把学生带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中,但在教学中不能把多媒体作为依靠,更需要学生在吟诵的基础上,结合诗词中的意象,把古诗描写的客观世界转化成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需要他们展开心灵的翅膀,利用他们的想象,在头脑中生成一-幅幅独特的画卷。这是一个“澄心直觉得其象”的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领悟到诗情画意,仿佛人在画中游。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想象的翅膀首先要带我们到茂密的森林了,可以让学生骑在桌子上,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小牧童,手里拿着短笛在吹,忽然耳边传来- -阵“知了,知了”的声音,抬头望去,看见知了在枝头高唱。于是马.上停止笛声,跳下“牛”背,轻轻地走到“大树”下。可以想象墙壁上有只蝉在鸣叫,所以停止笛声。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小牧童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古诗教学中,要利用想象进入角色,才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促进学生学得深,学得亲,学得活,学得实。
策略四:善于运用插图,帮助理解古诗词。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思考多借助于形象思维,所以小学低段的教材中运用了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插图。二年级下册的《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下,就用插图展现出了一幅一群孩子放学归来后,在田野里放风筝的景象。再如杜甫的《绝句》一首中提到的,“黄鹂”“翠柳”“西玲雪”“船”等意象和由此构成的景象都得了展现,深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初春图景。如果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巧妙运用这些插图,相信对于刚学古诗词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帮助。
古诗词教学没有固定的格式,也绝非一成不变,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设良好氛围,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吴中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教材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