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欢
河南省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省洛阳市471800
摘要:当前,普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在实践教育方面有很大的不足,由于各方面原因,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师资力量欠缺,教育时长不足,在思想政治上流于形式,鉴于此。本文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角度出发,探寻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的实践教育模式该如何发展,以及在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候,进行学生分组共同讨论学习;在思政课程的内容上,将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真正建立起科学高效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引言:通过实践教学达到理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加深对于思政课程理论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能够合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观点理论,更好的解决各种问题。但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高校的思政课程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思政课程必须做出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也都要跟上互联网浪潮的发展,在此,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高职思政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完善,找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方向。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1、部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欠缺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高职的思政课程面向的受众是全体高职学生,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每年的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都在增加,高职院校的规模也在不断不扩大,伴随着高职生的人数规模一再上涨的背后,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的增长极其缓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高职院校采取大班集中上课解决师生比例失衡的方式,一节思政课程一般有四五个班进行集中学习,这样虽然在表面完成了思政教育课程,但是思政实践教育由于教师没有精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1]。
2、思政课程教学时长不足
在高职院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地方,一般就只有靠思政课程了,通过思政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观点,并提升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这方面来看,高职思政课程的教育应当在学生时期一直开展,而不是只有现在的高职一年级才有,这样就导致教育时长不足,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掌握不深入,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不注重教学
在开展思政课程时,部分高职院校不上心,导致思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
有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安排;还由于学校经费以及对于学生安全的顾虑,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已经安排的思政实践课程往往无法顺利展开;一般性的思政实践课程内容单调,往往是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以及参观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只要能提供一份活动报告就能代表学生完成了思政实践课程,学生并没有真正明白思政实践教育的意义所在。
4、高职院校内部缺乏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
一般校外的思政实践教育基地都是由红色遗址以及革命老区改建而成,距离学校较远,严重影响与制约了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校内又无法开展实践教育,导致实践经验缺失,并影响学生对于思政实践课程的兴趣,学生无法参加思政实践课,影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质量。
二、对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1、进行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课程的创新是基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用这些知识,把知识变为技能。而对于思政课程来说也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思政课程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理论,那么在实践上就一定要有相对应的体现,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最终做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
2、进行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课程的创新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进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融入学习状态,在环境的影响下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存在的痕迹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转为实践的,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思政实践课程教学,在实践中,让学生实际动手,亲身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对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如何优化
1、进行全员育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政实践课程教师一般为专职或者兼职,
而根据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中指出,专科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应当与学生达到1:550-600的比例,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思政课程的原因,师生比例其实严重失调,基于这种现实情况,要想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实践教育的模式,就要进行全员育人的模式。它指的是高职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思政课程由专业老师授课,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主抓学生思想,在高职二年级,则主要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进行思政教育,等到高职三年级,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双重教育,保证学生能够有延续性的进行思政理论学习。
2、进行全方位育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在高职院校校内建设思政教育实践场所,通过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技术,搭
建网络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将校内思政实践教育平台、校外思政实践教育基地、网络思政教育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全方位的接受到思政课程的实践影响。对于教师的教学手段、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引导。
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把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变得活泼有趣,通过传统思想与热门事例的结合讲解,上传各种课件到互联网平台上,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2]。主要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1)搭建校园思政实践课程教学平台,从而在校内达到思政实践教学目的。这要求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关注学生的动态与学情。学校可以设立高职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早午晚新闻播报平台,思政教师通过讲解课程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今天,由新闻平台进行播报,引导更多学生了解思政历史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编排一些思政类的话剧,通过校内的话剧社排练进行演出,让学生能够在现场了解,通过进行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掌握这些知识。
(2)拓展校外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 对于校外的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来说,选取的地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意愿,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实践课程在校外一般选取的都是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名人故居,以及传统建筑等;或者对于人流量较大区域进行问卷调查,选取一些或者特定的人群;亦或者让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最后就是进行本专业的社会实践,这些都能很好地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更好的塑造,践行了思政课程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
(3)建立网上思政实践教学平台,实施高质量网络教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了线下课堂教育最重要的补充教育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教育,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地查找各类学习资料,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达到想学就能够学的目的。在网络教育平台上,要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章节,以及经典理论文献查询平台,还要有直播课程入口,作业考试专栏等,充分让学生明白网络教育平台的多功能性与便捷性;还要对于严肃的思政课程进行改变,配合学生兴趣,在不影响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设计一些小游戏,帮助学生加快理解这部分的严肃知识;在院校师资力量充足的前提下,开发一款适合学生的思政学习APP,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查询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在网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3、进行全过程育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从学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应当从传统的一年授完思政课程就结课的方式转为一、二、三年级全过程学习。在高职三年中,分阶段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运用,具体可分成:高职一年级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并进行掌握,高职二年级通过学习方法论与世界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一年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探索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1、在高职思政课实践课堂教学上最好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进行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是不够成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偏低。因此,教师在组织思政实践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学生应当分组进行学习,以小组为基本的学习单元,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3]。
在具体进行实践主题活动时,就可以让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担负不同的任务,通过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考量,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基本上7人左右,各组负责的任务不一样,比如以调研某个知识点为例,第一组可以去搜集资料,第二组负责学校社会的问卷调查,第三组进行资料对比分析,最后一组进行各组成果集成。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后,学生各组之间进行评分,协同完成教师的任务。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既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又能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由被动灌输知识到主动汲取知识,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在进行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中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进行
在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第一门思政类课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职一年级,由于刚接触这门课,学生还是比较好学的,此时,就应当及时把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都能会有所促进。
3、对于思政课程的考察评价制度需要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的成绩评定依然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作为辅导评价的考核体系,这种考核办法对于思政教育的理论学习来说是够的,但是思政实践教学需要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这容易造成学生在平时不用心,临到考试前突击学习,依靠划重点学习等方法应对考试,导致思政教学效果不佳。
而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学生依旧采用这种评定方法就显得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具体来讲就是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加入实践考核,并将平时成绩的占比提高到与课堂成绩一样的高度,激发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思政实践课程教书育人的目的。
同时利用学生增强思政实践能力的机会,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分析,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既要加以培养,也要加以考核,把它纳入到学生成绩考核范围内,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灵活的运用互联网进行思政实践教学,可以帮助高职院校解决传统教学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院校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得以改进,减轻教师面对大批量学生的工作负担,于此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方面,使得教师能够对于教学有较高的理解,充分提升思政教学质量,使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得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乐棋.互联网时代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微探[J].作家天地,2020(16):157-158.
[2]贾宁宁,李金风.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83.
[3]何兴智.基于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分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8(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