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姚
(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前,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尤需警醒。课程开发的成果往往体现为教材,中职学校没有义务教育那样严格的地方教材审核机制,教材编写队伍的组成也较为多样。劳动教育刚刚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而社会对劳动的老旧态度尚未根除,难以确保课程开发团队完全剔除了陈旧认知。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在把握几个大原则的前提下,打造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进而形成百花齐放而百花向阳的劳动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几点思考
引言
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值观的有效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2018年9月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及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中职学校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定位是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依据职业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教育。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其天然的基因优势,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劳动教育内涵的认识,探索创新劳动教育的新途径,使其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1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内涵
从劳动教育的学科地位上看,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特定的教育任务,涵盖特定的教育内容,与“德、智、体、美”并行。从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上看,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完成其他“四育”特别是德育工作的载体,因此,一直以来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内容之一,没有取得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地位。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不仅是简单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养成,更是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与德育在实践中相互渗透并趋于一体,既是五育并举中独立的一环,又和德育紧密联系并互相渗透。
2关于新时代下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
2.1紧跟产业潮流
在劳动课程的设计中,至少要有一部分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产业前端的劳动素质要求,甚至让学生找到“工作在未来”的感觉。前瞻性的技术对中职学生往往有强烈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为“未来”而努力学习的志向。而在亲身劳动中,学生更容易发现自身劳动素养的短板,从而有意识地为“未来工作”而准备。但是,中职学校专业繁多,不同专业所对口的工作岗位也不一样,产业前端面临状况也各有不同,而未来劳动者素养却有相通之处。如何体现学科共性并容纳专业个性是对教材编写者的一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材编写者应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中职毕业生所面临的岗位能力要求,从时代趋势的高度总结归纳出其劳动素养要求,再以此为根据设计劳动教学案例。劳动教学案例的选择不必拘泥于专业需要。
服务类专业学生不妨感受一下物联网专业先进设备的连接工作,电工类专业学生也不妨体验一下服务业最先进的接待模式。只要教学案例能够捕捉到时代浪尖,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紧跟时代脉搏的意识,无论是否与专业相关,教学设计都将是成功的。
2.2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教育
马克思主义教育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重视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认为“教劳结合”既包括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又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通过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教育,学生了解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原理和过程,同时让学生掌握生产的工具技能,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伟大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是国家强大的保障;离开劳动谈生产,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一,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首先,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古猿在直立行走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和制造生产工具,使猿手变为人手。制造生产工具是人类劳动的标志,也是人类告别古猿的标志。其次,劳动促进了人类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劳动和语言推动猿脑进化为人脑,开始有了抽象思维意识,人的意识从此产生了。最后,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关系,开始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正是因为劳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让人类的劳动有了创造性,进而不断提升人类各方面的能力。劳动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开始了人类社会自身运动和发展的历史。第二,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是国家强大的保障。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源于全体社会成员辛勤劳动的积累。放眼世界上各个民族,中华民族可谓是最为勤劳,勤劳也一直作为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国际著名的调研机构GFK曾从劳动时间、强度、产品创新和潜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员工是公认的最为勤劳。中华民族从贫穷落后的时代站起来、富起来,到现在强起来,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在国际社会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话语权,这与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奠定了国家强盛的基石。
2.3重视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育人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开展中职劳动课应该继续发扬校企合作的优势,扩充校企合作的内涵,将校企合作培养工作技能的观念转变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与大企业合作是劳动教育保证时代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大企业对新技术的敏感度非常高,劳动课堂与大企业合作,学生更容易在新技术应用中产生代入感,感受新时代新技术对劳动者的要求。校企合作本身也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育人方式。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时代发展,企业发展,校企合作的方式也会不断进化。劳动教育能够将校企合作推向新的高度,企业开放实习资源给学生,学生则在劳动中传播企业口碑。企业不再单纯是产品标准的执行者,同时成为人才标准的制订者,而劳动教育则能够为两个标准搭建桥梁。
结语
无论课程研究如何推进,我们都应牢记初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将劳动教育作为衔接现在和将来的重要通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1版).
[2]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