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燕
民权县第三小学 河南商丘 476800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德育要渗透在学生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学校的美术教学应该而且必须与德育相结合,以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载体,以情感为依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规则)教育、意志品质、健康心理、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美术教育;德育渗透;
引言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和核心所在,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意识、良好学习习惯、道德品质培养的初期阶段,加上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较为不成熟,对于各类事物的认识尚处于启蒙阶段,未具备科学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及道德理念。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创新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引导、启发,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起正确的道德理解、道德品质及道德判断,强化学生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入德育的重要性
其一,德育方面涉及的内容广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能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能够促进学校其他方面的教育工作顺利推进。其二,美术教学是实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特别是善于发现生活之中的美好,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美术的熏陶下,学生的个人修养、性格、思想等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时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其三,小学美术教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融入了德育的美术教学可以完善其对美的认知,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入德育的有效方法
(一)以美术为教学基础积极渗透相应的情感教育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思想观念尚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其中积极渗透情感方面的教育,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及艺术水平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德育水准。教师可以在实际的绘画教学中通过简单的线条绘画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以一条简单的线段告知学生做人和作画一样要稳稳当当,跟随自己的意愿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急于一时或遇到困难就退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生的感悟和真谛,促进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开设艺术鉴赏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术鉴赏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艺术鉴赏课程,展示一些蕴含德育内容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美术的了解和体会,感悟其中的德育内容,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艺术鉴赏课程不仅能满足其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能拓宽其美术视野,渗透德育内容,如通过展示我国的脸谱、雕刻、青铜器等传统艺术形式,弘扬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比如,讲解“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时,教师先以聊天的形式询问大家是否知道平时吃饭的餐盘和碗是什么材料的,在有人回答陶瓷后引出本节鉴赏课的主题:“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陶瓷的发展历史,了解除了做餐具,陶瓷还有什么用途。
”简单介绍陶瓷的起源和发展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重点展示了被称为“永不凋谢的青花”的青花瓷。在中华千年的瓷器历史中,青花瓷是主流瓷器,被誉为“国瓷”,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思考青花瓷外形、纹饰和釉色之美,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使学生肩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美育的领路人,自身的形象应当是“美”的,这里的美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内在美方面,教师自身应当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学生,认真工作,在美术教育和教学上有较高的造诣,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外在美方面,应当注重自身外在形象的塑造,在穿着、打扮方面要大方得体,给学生美的形象。一个外在形象不佳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学生审美能力的,只有内外双修的美术教师,才能让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才有可能在美术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
(四)侧重启发教学
美术教学期间,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因此,为了能够让德育内容与美术课程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并在精准掌握美术重难点知识的前提下,侧重对学生的启发教学,并有针对性地利用教学方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中。比如,在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将生态保护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PPT或者视频,将一些日常的不文明行为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公园随处可见的垃圾、肆意捕杀被保护动物等,保证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接着,在观看完毕之后,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肆意捕杀小动物,小动物是不是非常可怜?如果我们在公园游玩或者散步的时候,应不应该到处扔垃圾呢?通过不断启发学生,学生可以共同讨论话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确保在有效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够达到德育的目标。
(五)利用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合理的外部评价是激发学生正向成长的加速剂。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利用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转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我在执教《趣味纸笔插》一课时,利用以下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评价:(1)他的作品中有哪些优点?(2)你自己的作品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别人作品中的优点,体现评价的激励性。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评价的促进转变功能。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他人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除了评价美术作品本身外,还可以在评价活动过程中发现一些德育闪光点。比如:对认真、无私、团结合作的学生进行表扬,在评价方式上,除了口头评价外,还可采用书面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中,德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作用和价值非常大。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期间,除了要为学生讲解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之外,也要在依托于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知识科学地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保证学生在创作出更多且更优秀的美术作品的同时,还能整体增强学生自身的素质,进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德育和智育双向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惠华.浅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知识文库,2021(03):55-56.
[2]赵婷.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01):238.
[3]侯亮.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读写算,2020(34):39-40.
[4]李素敏.浅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新校园(阅读),2018(06):180.
[5]王桂荣.试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J].新课程(小学),2017(1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