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孙红霞
[导读] 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想、数学人文和数学意识,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推理思维
        孙红霞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山东省淄博市,邮编:255100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想、数学人文和数学意识,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推理思维,引导学生更有意识的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先对小学数学教育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作一分析,进而提出小学数学教育中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包括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应用提问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被动状态下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在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不假思索便寻求别人的帮助,未能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越来越重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且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从而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很好的实现这一培育目标,进一步分析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尤为关键,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1.小学数学教育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乎到数学教学质量,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育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创设提问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点,有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可以应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来探究数学知识,同时完成知识内化。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其可以让学生形成永久性记忆,牢记知识点;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继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可以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思想意识[1];③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培育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培育学生数学思想、数学人文和数学意识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独立思考能力开展日常教学。实践研究发现,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数学学习质量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实现预期的素质教育目标。
2.小学数学教育中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2.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思考的过程中有复杂性和系统化的特点,原因在于其融合了非智力要素和智力要素。小学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若是缺乏思考热情极易导致学生思考低效化,整个思考过程中也会变得很沉闷,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首先便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乐趣。课堂学习氛围营造时重点把握两点,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轻松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活动知识。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向学生讲解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二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兴趣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创新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优先选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生活情境教学模式、趣味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


        比如在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式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先通过儿歌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即“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而后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中午面向太阳、傍晚面向太阳辨识方向的儿歌,以此来体会到南和北、东和西相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应用趣味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比如可以应用“转一转”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即:通过转动你发现东、西两个方位有什么样的特点,南、北方向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而后继续引导学生沿着东、南、西、北的顺序转圈,并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问题?相信在一系列的提问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再比如在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可以将“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即“乌龟和兔子所跑的路程一样长吗?它们所用的时间一样长吗?”、“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是一直在进行这样的“龟兔赛跑”,那么钟表中的时、分、秒有什么用呢?”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
2.2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必须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便于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自我梳理和再学习的时间[2]。考虑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紧张,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较多,导致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要进一步秉承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合理把控教学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工作,并为学生预留独立思考时间。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对称》知识点教学时,待讲解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来了解到对称的更多知识,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必要时可以在家庭作业中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练习题,重点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3应用提问教学法开展教学
        思考和疑问是开启学生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用提问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有十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控好提问的要点和策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并自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三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时,若教师直观的为学生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则势必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考虑采用提问式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即:各位同学们,请你们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各有多少个角和边?请你们量一量正方形和长方形每一条边的长度?通过这样的提问式教学可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继而独立思考这些问题。除此之外,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需要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质疑来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问题,自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获得成就感[3]。
3.结语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培育有十分大的关联,对实现素质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应用提问教学等方式来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高萍.关于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0,237(37):22-23.
[2]刘垠.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科技资讯,2020,018(06):122-124.
[3]殊梅周.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国际教育论坛,2020,002(1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