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问题式教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邵健民
[导读] 问题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前提
        邵健民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 215337
        摘要:问题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前提,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法旨在调动学生思维活跃度,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而问题式教法的关键在于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如何巧妙地将问题呈现于课堂之上,这就是各学科教师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探讨问题式教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简要分析问题式教法的意义,重点探讨问题式教法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化学教学;实验;问题
        前言  
        新课改提倡“快乐学习”和“愉快式教学法”,这已经成为当前很多教师追求的,尤其是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涌现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问题式教法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初中化学乃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高中化学夯基的过程,要想发挥初中化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化学教师必然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用好课堂教学“法宝”——问题,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提升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初中化学课堂上采用问题式教法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历史上的科学家之所以成功,大多源于提问,比如牛顿、拉瓦锡,因为牛顿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所以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因为拉瓦锡提出“空气中都有什么成分?”,所以才有了探索空气成分含量的实验。问题无疑是诱发人思考的重要因素。在化学课堂上提出问题恰好就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带动学生思绪。可以说,问题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利器”,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法宝”,是让课堂“教”与“学”达到平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因此,采用问题式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优选,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初中化学课上问题式教法实施策略
        1.将问题介入情境
        情境和问题都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问题往往是融于情境的,孤零零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显得比较突兀,且无法快速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但如何先导入一个有趣的情境,然后随着情境的深入提出适宜的问题,往往更能引人深思,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思维发展 规律。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法时,我们不妨尝试将问题介入到情境之中,以情境带出问题,也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快速进入情境。 当然,这也就需要化学教师要认真研究化学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开展教学活动,适时适当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例如,教学“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这一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可设计如下情境:学生演示小魔术“清水变牛奶”,这样一杯牛奶,你敢喝吗?说说你的理由。待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后,再提出问题:你还了解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呢?通过有趣的情境带入问题,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


        2.将问题融于实验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大多现象、定理都是通过实验验证得来的。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科学态度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不少化学教师已经尝试“问题式教学”,通过将问题融入实验之中,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以“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这一内容为为例,“CO2的实验室制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在开展实验药品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在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时,大家已经知道,选择药品时要考虑哪些因素?②比一比,哪一个方案更适合制取二氧化碳?说说你的观点。在实验装置选择过程中可设计问题:从下列仪器组装一套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说明选择依据。在对比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有何异同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问题:对比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有何异同?
        整个实验过程融入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了实验所需药品,科学选择实验装置,同时也通过对比分析问题,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3.以问题加强合作
        新课改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明确了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建合作的平台,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于同伴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合作共赢、共同进步。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在不断尝试开展合作教学活动,而问题式教法正好能够确保合作教学活动有序开展。通过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促使学生间产生共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为合作奠定基础;其次能够以问题为导向,给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在“制取?CO2?并验证物理性质”这一环节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教师演示“紫花变红”魔术,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使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的?然后请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给定仪器,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解决上述问题,注意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按实验步骤规范操作,注意安全,及时填写实验报告。给予学生一个问题,从而引发猜想,继而鼓励学生合作验证猜想,最终学生自主融入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突破自我认知局限,不断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的最终作用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合作,能够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最终逐步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袁廷香.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2014,9:234-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