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东宝
大庆实验中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当前数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展开科学整合后,便创造了许多生动具体、形象的课堂情境,为我们更好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多种科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条件。而对于教育者们如何做到前述两者的有机整合,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学数学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心得体会,与诸位进行共同探讨及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思考
引言:
当前,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并且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把课件教学逐渐地普及。我们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虚拟出课堂上无法展示或难以表现的一些内容,而且还能动态、直观的演示数学里的某些问题,该技术具有的视听效果较佳,对辅助教师教学的推动作用十分巨大。
一、多媒体信息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现今作为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快速地走入课堂,其优点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亦成为学校教学模式的一股新生活力。
(一)巧妙借助科技将难化为易,突破教学内容难点
目前多媒体信技已拥有极为高超的对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符号等元素进行综处及控制的能力。继而于该功能的运用中把学习过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枯燥变为生动,极大地实现化难为易。
时下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们在识记理解语言文字这一过程所产生的障碍,通过多媒体技术强大功能的运用,教师就能较快地帮助其解除在抽象及逻辑思维、语言理解等方面的诸多困惑。如进行“函数图像的描绘”一课,在设计其课件时,可将曲线或图表用动画来显示,使曲线播放为先自左飞入后叠放,次序按动画进行,最后逐渐移入函数图像中已知变量X与之所对应值Y的数量图表,让学生由体验自变量X与Y对应关系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加深掌握函数图的特征[1]。
(三)课堂启发设质疑,拓展众人数学思维
笔者认为,借助多媒体能很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启迪他们的思维,触发其灵感,创造其能主动学习的条件。如“函数的概念”的讲授,可向学生设计情景提问生活中有哪几种函数的表达方式?这样制造悬念继而创造质疑。在得到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显示相应的图像、图表以及解析式;继而在经过认真观看思索后,同学们心中所疑便会豁然开朗,进而成就感倍增。
(四)课外良好延伸,高效发散思维
数学的教学中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学法迁移,通过思维的发散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我们利用信技可以使大量增加其视听学习的体验,通过与影音的巧妙结合能够增加相应的信息量,更有效地实现课内外沟通与学习法的迁移应用,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
二、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的要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数信资源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内容得以变得丰富,同时促使他们借此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教师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中熟练使用信技,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如多媒体实验室、互联网、电子书、课室计算机、以及计算器等辅具,使其能充分协同的发挥视听觉多种感官,从而更进行高效学习。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关于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一模块,在讲授时可采用多媒体实践中移动定格,还有闪烁图形,色彩的变化等操作手段,加上图文、内容解说,巧妙在动画中应用空间图形中分合转并、及移裁展等诸多形式,并结合解说及相关音乐以产生立体效应,这样传授课程内容就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2]。
另外还可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图题及其分析、解答等预存,当在课堂上再适时地展示。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即时作图可展现出解析几何中的图形,譬如圆锥曲线的形成过程亦可通过动画演示。教师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实时控制教学,以将相应重要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如讲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我们通常要求同学们先描点作出相应特殊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其仔细观察这几个图像的内容进而讨论其性质——这样的教学使他们对于为何要画图,为什么底数a须被分为两大区间(a>1和0<a<1),特殊函数的图像可以代表一般情况的原因等疑问不得而知,继而对结论存疑,进入被动的学习。
但配置了信息技术后,笔者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作图,先引导学生随意取a的值,并把图像画在同一坐标系内。那么学生们就可以在动手作图时清晰地观察函数的性质如何被底数a的变化影响,且可以将其局部放大等。如此,便丰富了本学科课程教学的手段,不但拓展师生的交流,而且满足了学生们对此的学习所需。
(二)借助信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助其实现个性化学习
师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空间因信息技术得到极大的拓展,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而非仅依赖语言传输来构建知识概念的可能,从而真正丰富了校园学习方式,完善甚至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数学学习模式,起到对数学问题产思寻解的强大催化作用。
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应当强调实践,在其辅助下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得以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体验个中科学思想的真谛,真正落实、变革落后学习方式。现在的课件重视单机演播,许多学生自觉参与的程度较低;而多媒体网络的教学中,青少年学生则可以利用教备课件,通过与机器智能对话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既实现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又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信技教学要保证充足的思维时间与空间
当今多媒体教学有容量巨大、速度畅快,还有操作上简单、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等优点。然而若画面过快切换,缺乏对学生思维水平及速度的考虑,画面一闪而过,不容许其进行观察与思考,便会极不利于教学。因此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中要预留充足的时间便于学生们进行思维活动,进而确保他们对知识概念及内容的深化理解。
当我们开展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时,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培养学子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如果用多媒体来形象展现所有对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理解阐述的课件,实际上极易扼杀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件仅是一种课堂互动的辅助及补充,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育和能培,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能动性。
(四)实现留交情,留黑板于计算机下
“情”,乃指师生情。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由于对预备内容的大量使用,易造成课堂授课节奏过快,进而使师生间失去情感的交流,同时也削弱了学生自主构知体系的过程。我国教学自古以言传身教为重,这优良的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的传统不应被先进教学手段完全取代,以往的课堂板书、手势语言、模型实物的演示等做法仍然是很有效的[3]。
(五)打造极具真实感的课堂。
我们要尽可能增加并让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且不能过分地夸大或刻意缩小。教师让学生与机器的交流本就真实性偏低,加之如若再有太夸张、虚构的画面,则与雪上加霜无异,如此久而久之青少年学生就会因此失去对科学的信心和相应的知识能力。
三、结束语
现今的课堂教学,通过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及运用,极大的改变了一直以来的教学传输模式,其拥有旧时的教学模式难与之比拟的巨大效果,并加快了当下新课程的改革进程。教育开拓者们对多媒体信息教育技术和数学学科两者的科学结合及应用,其间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诸君研究探讨。故在今后的教学中,吾辈还需努力,继续地摸索和发挥它在教育领域进一步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萍.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000(006):P.20-20.
[2]丁恩宝."互联网+"背景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的探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12).
[3]郭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9, 000(032):P.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