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吴恒
[导读]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门提出应将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作为教学主要内容

         吴恒
         湖北省武汉市二桥中学  430050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门提出应将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教师为了满足教育部门要求,改变了教育理念以及授课方法,以便为学生学习提供保障。同时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引导其养成锻炼的习惯,本文主要对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自我体育意识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引言:因初中生活泼好动,不愿被约束,导致其很喜欢体育课程。但是由于教师不重视体育锻炼意识,致使其占用体育课程,从而剥夺学生锻炼的时间。长久以来,会使学生丧失兴趣,使其不愿去锻炼,这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阻碍了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
         一、创设授课方式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推广,教师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一般会让学生进行自由运动,并不会教授体育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创新授课方式,以多元化的方式来吸引初中生注意,以此来引起其兴趣,使其自主参加活动[1]。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完善教学:
         (一)情境法。在教学时,教师应先激起学生兴趣,将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可通过情境授课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搜集运动健儿的图片以及视频,能够将学生引入带特定的场景中,让其通过观看来感受运动健儿的风姿,从而体会体育的魅力。初中生会将运动健儿作为榜样,并为之所奋斗,有利于培养其体育意识。
         以人教版七年级体育全一册第七章《体操》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收集体操健儿马燕红进行体操的图片以及视频,让同学们通过观看图片来感受体操的魅力,让其对体操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将其带入到情境中,让其对体操产生兴趣,为教师接下来的授课提供了便利。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体操优美的姿态,以及培养动作准确到位、动作协调的能力,能够帮助其锻炼身体,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二)小组合作。体育运动是一项需要集体合作的课程,因此教师应培养初中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并根据其兴趣进行分组,比如喜欢篮球的一组,喜欢足球的一组,喜欢跑步的一组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小组成员有共同点,以便更好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应要求同学们不定时训练,以此来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比如,教师可组织“两人三足”游戏,让班级成员自行分组,以两人为一组,并将两人的腿绑起来,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比赛,第一个到达重点的教师会给予奖励。奖励制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其胜负欲,同时在进行“两人三足”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初中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使其喜欢上运动。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锻炼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其体育意识[2]。
         (三)游戏法。因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设计授课环节。可采用游戏授课法,将游戏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以此来完成授课目标。可组织体育竞赛,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能够帮助其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及学生锻炼的程度,便于完善授课方式。比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时,可运用游戏法,让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负责练球,另一个负责投篮,让其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锻炼篮球技术,便于养成锻炼意识。
         二、提升教师素质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大多数初中生在上学期间会住校,致使其接触教师的时间远超出接触家长的时间,因长时间接触教师会使其不自觉的关注其的一举一动,并产生模仿行为。因初中生正处于健全思维的重要时期,好奇心重,极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这时教师应从旁加以引导,使其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也应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初中生做好榜样,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感染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语气沉重,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并使其厌烦学习。因此,教师应做好表率作用,让初中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由此可知,教师应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升自身素质,可通过阅读书籍,来增加其知识积累量;可外出调研,寻找适用的授课方法;可进行培训,以此来增加自身体质,以便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其分享运动感受,让其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养成自主训练的意识,以便让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养成锻炼意识,培养体育意识。
         三、培养锻炼意识
         自我锻炼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授课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体魄。因此,教师可将自我锻炼引入教学环节当中,以此来完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要求学生自主规划运动时间以及运动种类,能够让其养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同时教师应教授初中生有关体育的理论知识,让其对运动有初步的了解,使其明白锻炼的意义,从而对活动产生兴趣[3]。体育与健康密切相关,有着缺一不可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运用,并合理设计运用时间,让其在安全等级高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训练,便于让其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创新授课方式、提升教师素养以及培养锻炼意识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其对体育的热爱,让其对运动有新的认知,从而培养其体育意识,锻炼其体魄,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龙明伶.如何培养初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4:45.
[2]黄珊青.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办法[J].新智慧,2019,30:130.
[3]刘兴瑜.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155+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