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3+1”教学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张斌
[导读] 随着教学模式不断改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方式也日益成熟。
        张斌
        贵州省剑河县剑河城关第三小学 贵州 剑河 556400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不断改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方式也日益成熟。所谓语文“3+1”教学模式就是用30分钟向学生们教学阅读或课文中的学习内容,再花10分钟让学生们自由习作。阅读和习作作为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习作之间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着。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3+1”教学模式的一个探讨。
        关键词:“3+1”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阶段,阅读和习作是极为重要的两个部分,而“3+1”教学模式正是符合其学习的有效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时段,需要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而这种教学模式恰好能让中高年级学生快速地熟悉学习过程。
一、影响“3+1”教学模式的因素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中,教师想要了解如何正确地应用“3+1”教学模式,就需要知道模式中影响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因素,并利用所寻找到的影响因素,调整好对策,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融合的有效方式。
(一)传统教学没有处理好比重
        首先,传统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中,已经存在有阅读和习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在融合阅读与习作教学时,语文教师没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比重多少,因此,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经常造成要么阅读或课文中的学习内容过多,要么习作练习过多,导致两者结合失衡。
        例如,在进行语文阅读《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课程讲述课本内容中的一字一句,认真向学生解读《狼牙山五壮士》的知识点,单方面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理解,而没有让学生自行理解,并自由参与相关的习作。
        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死板,没办法达到教学目的,往往导致学生的惰性习惯。然而,“3+1”的新型教学模式,合理的分配了阅读或课文中内容学习和习作的比重,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消化理解,并有自己对中高年级语文知识的看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
(二)“3+1”教学模式积极性高低因素
        其次,对于阅读还是习作,它们都是很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都很难提起小学生的学习乐趣,因此中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时就会出现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没办法融入教师所设的课堂学习,从而导致学生主动性下降,阅读及习作水平逐渐降低,更加导致两重要部分难以融合。


        例如,教师利用30分钟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讲解后,进行10分钟的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时,只是乏味地进行讲述,并让学生自己做习作就未免太过于枯燥,学生在课堂上睡着、走神,习作过程也容易拖拉,学习不深刻,导致课堂效率降低。
        因此,在进行“3+1”教学模式时,除了要注重比重失衡问题,还要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善于转换教学方式,用激情、有趣的教学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3+1”教学模式有效实行方式
        了解了小学语文中高年级“3+1”模式教学的影响因素,教师就可以制订好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行方式,实现阅读或课文中的学习内容和习作的有效结合,增强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技能。
(一)读后感加强学习
        在小学语文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必然有的课程,30分钟的阅读或课文内容学习固然是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但10分钟的习作也是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形式展开,加强两者的联系,衔接课文内容的阅读与习作。在中高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课文阅读内容主要是白话文,教师可以利用30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教学,在学生们通读文章后,根据教学情况利用10分钟写下自己的短篇读后感,既能巩固阅读的内容,还能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并且达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进行《慈母情深》的课文教学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慈母和爱,教师可以利用30分钟的教学和10分钟让学生自行感受文章中的母爱,让学生写一篇相关的读后感,巩固文章内容,加深自己的语文感受。
        利用读后感的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达到中高年级小学语文“3+1”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使其教学模式加强融合,促进中高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
(二)日记加深印象
        在“3+1”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写日记的方式使阅读或课文中的学习内容和习作的有效结合。日记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还可以记录阅读讲解的点点滴滴,10分钟的日记记录还可以为学生日后习作提供有利的素材,因此将日记引入习作学习课堂部分也是十分合适的。
        例如,在对《四季之美》的30分钟课文内容教学后,剩余的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日记记录,记录自己对《四季之美》内容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记录优美的词句,为日后习作储存丰富的素材。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或课文内容学习后,根据内容,写下自己的所想所感,丰富一整个课堂的感受,通过日记的形式,获得阅读或课文中的学习内容和习作的高效融合。
三、总结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3+1”教学模式的好处众多,想要明确了解结合是否合理,就需要教师确切地明白它们的影响因素,就着这些影响因素通过教学方式的调整和处理解决问题,课堂得到落实及整合,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才能学习得更彻底,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才能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蔡慧玲,饶玲,叶存红.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寻找课文的最佳突破口[J].黄玉峰.中学语文教学.2005(01)
[3]浅析小学语文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黄泳勤.考试周刊.20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