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下)第18期   作者:周敏
[导读]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周敏   
        常德市武陵区育英德景园小学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水平,不仅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越来越关注,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也将从教学实例出发,对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实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的教育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新形势下,语文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获取过程,而是一个审美体验、能力提升的过程。 教师作为学科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理念下,应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重视对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探究实践科学有序的教学方式,以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效果。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是许多小学教师教学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需要促进阅读教学与情境创设的整合,注重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似的情境,通过设定的情境结合阅读文章的文字内容,能够让学生对晦涩的文字产生感性的理解,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情感。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模拟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或是视频等,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带入到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的观看。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宣传视频,在视频展示中插入生字词的认读。在出现大海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融入感情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在教学《蜜蜂》时,教师可以利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在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一面向学生展示蜜蜂的图片,然后为学生描述蜜蜂的生活环境。通过语言的生动描述以及课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蜜蜂这一动物形象。同时以语言的带动,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
        二、科学组织小组合作,强化学生课堂参与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发展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正越来越普及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探究,一方面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展现自己,以此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切实的成长发展。
        以《掌声》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学习前,设计两个讨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一是引导学生从题目出发,去文本找一找这掌声是送给谁?人们为什么会鼓掌?掌声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想一想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思考这掌声对英子的重要性。

第一组问题重在让学生根据问题理清文章脉络,因此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小组交流,相互间说一说自己的答案,根据组员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问题整理回答。而另一组问题是开放性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说的理由和观点更为完整流畅,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与竞争环境中,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实现学习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提升。
        三、注重读写结合教学,构建语文综合课堂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各部分知识内容时相互联系的,而阅读与写作就是其中联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清醒认识到,语文阅读是一个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为目的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以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通过将读与写进行科学有序的联系,将学生的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以《山中访友》的阅读教学为例,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比比皆是,在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就需要考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设置情境,试着依照文中句子进行仿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诗歌的描述和表达,并将所学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方法。又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一遍文本,并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内容进行复述。在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践,想一想自己的父亲在生活中有哪些爱护孩子的表现,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从而对文章的情感表达获得深刻体会后,教师就可以试着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父亲拯救儿子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可以多角度的分析文本内容,在切身感受的情感共鸣中让学生可以有效的进行学习,不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涵,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水平,语文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设优化自身教学方式方法,在分析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展科学有序的教学,以此以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韩晓芸,孟子博.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文教资料,2019(33):60-61.
[2]张达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27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