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创四建”活动为抓手 推进衡水市主城区、县城、镇乡、农村一体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2期   作者: 刘雪婷1 王晓2 宋明珠3
[导读]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刘雪婷1 王晓2  宋明珠3
        1衡水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2 衡水市农机管理总站  3 衡水市农机管理总站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衡水市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时期,要以“三创四建”活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等理念,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协调区域间的发展,以实现共享、和谐的新局面。
        关键词:三创四建  城乡一体化  城乡融合

        近年来,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因此,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衡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衡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概况
        衡水市位于京津冀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1+9+3”计划京南区,交通便利,被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近年来,衡水市始终坚持围绕“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题,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推进主城区、县城、镇乡、农村一体化发展,努力将创新实践推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加快实现衡水“换道超车、跨越发展”。  
        2、衡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城乡差异大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基础设施差别较大,农村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基层组织管理功能普遍薄弱。社会公共服务投入相对少,民生保障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二是缺乏创新机制,产业开发能力不足
        衡水市三农比重较大,工业相对欠发达,产能层次较低,企业规模较小,产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特色产业及优势产业得不到明显的规模化发展。
        三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治理城乡差异大
        衡水市目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来自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农村污染较严重,固体废物、废水排放及空气污染较明显,且由于农药地膜污染、水土流失、地下水开采等,土壤环境呈现了碱化、酸化和重金属超标现象。
        四是城乡融合度差,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
        衡水市乡村老龄化、低龄化结构性严重,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模式相对滞后,新型城镇化水平低,制约了全市城乡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二、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三创四建”活动的概念
        “三创四建”指创新、创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体系、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旨在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矛盾,加快全市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对推进衡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城乡一体化发展新理念的有效载体。城乡一体化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通过“三创四建”解决城乡“品貌”提升的问题。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城乡互促,贯彻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开放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一流营商环境,解决经济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三是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创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城乡综合竞争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创建一流的营商环境和现代经济社会治理体系。
        三、对策研究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是以改革促发展、惠民生。推进城乡供水、供电、供热一体化等,完善农村交通、信息化、标准化生产等建设。健全城乡人口转移管理制度、简化落户手续,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养老机制、“四医联动”改革。
        二是以政策助改造、提服务。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城镇优秀资源向农村流动,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实施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乡镇“双基”建设步伐。
        2、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
        一是构建相融相促的社会治理发展格局。加大城乡综合治理资金投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城乡社群优势,建立村委会、民委会双重治理结构。
        二是促进城乡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一体化。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防范体系,制定污染物治理、环境评价、排污许可等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城乡环境污染共防共治管理体系,推进监控补点扩面建设。
        三是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清洁、硬化和绿化、村庄美化亮化、美丽庭院创建、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编制等“十大工程”,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和监管机制。
        3、优化营商环境体系,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加大对农村引进产业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助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二是引进科技人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改善科技创新的经济环境和激励措施,加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三是扶持自主创业。推进农民自主创业就业,提供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等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培植新业态和特色产业,实施特色标准化生产。
        4、加强精神文明创建,促进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扩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效。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农村可利用村宣传栏、公告栏、广播等,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各类先进集体、个人事迹,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扩大成效。
        二是举办系列活动,养成良好文明的乡风村风。组织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义诊义演等志愿服务、“五讲五比”“文明家庭”、“好家风”“新乡贤”等评比活动。
        三是创建文明城市,建设文明城市美丽乡村。精准对标整治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对基础设施、文化服务供给、公共场所面貌、社区生活环境、文明交通等项目细化标准,对照测评指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综合整治环境、提升市民素质、创建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恒.新时代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研究.居舍,2020(33):3-4
        [2]郑蕾.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3-4
        (衡水市2020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20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